(上接01版)《“电话拜年”,好!》、《让节俭之风长行》、《“过年不放鞭”锤炼公民权利意识》、《让用公款吃喝者“摊上大事”》、《莫让“三圈”圈住自己》等,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五一、中秋、十一等节日期间,同样连续推出评论。各类评论抓住某个问题,以小见大,论述深刻,说服力强,影响力强。全年刊发关于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评论50多篇。

集中宣传经验性工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四问”工作法和“四个一切”的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多项反腐倡廉工作创出了特色,群众受益匪浅,赢得了干群广泛好评。本报抓住这些亮点经验,先后多次推出专题报道。如2013年年初推出了“信阳市反腐倡廉特色工作”专题,《联合督察: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双防双控”:创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限额管理+公务灶”: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等13篇长篇报道,给读者的印象深刻,影响深远。2013年6月17日,为了配合全省“走基层、扬清风”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本报在一版头题推出长篇专题报道《清风拂面为民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综述》,在四版推出《红廉文化清风起》整版宣传,用大篇幅、高质量的文章,彰显了我市反腐倡廉成果。全年集中推出专题报道7次、20多篇新闻稿件。

真实反映群众的感受。群众对我市当前反腐倡廉的成果满意不满意?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本报2013年年底派出记者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各县区乡村,“走机关、看作风”,“走企业、看效能”,“走基层、看民生”,切身感受我市反腐倡廉特色工作带来的变化,于2013年12月17日至年底在一版显著位置推出“三走三看”专栏,将记者所闻所见予以报道。2013年国庆节前,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轻车简从,没跟县乡领导打招呼,直接到潢川县、淮滨县部分乡村群众家中,体察民情,为民解忧。记者采访时,群众仍是赞不绝口:“领导上门服务,我们群众的问题在家里就解决了,干部作风变化大啊!”在一农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采访时,一些办事的群众说:“政府便民了,笑脸相迎,服务周到。便民服务中心确实对老百姓好。”基层群众这些感人的话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也生动反映了我市反腐倡廉特色工作带来的大变化,很有说服力。

社会效果明显突出。2013年本报推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类新闻宣传报道150多篇(幅),基本上每周刊发3篇以上稿件,有信息、通讯、言论、图片,有工作动态性报道,有总结经验性报道,有亮点深度性报道,可谓体裁多样,形式新颖,浓墨重彩。多篇报道见报后,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转载,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影响。多篇报道还得到省委宣传部和市委领导批示肯定,其中全年报道得到市领导批示的有9次。如6月上旬为了配合全省“走基层、扬清风”集中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信阳日报》在一版头题推出专题《清风拂面为民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综述》,在四版推出《红廉文化清风起》整版宣传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在当天《信阳日报》上批示:“此次省‘走基层、扬清风’活动,日报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用大篇幅、高质量的文章,彰显了我市反腐倡廉成果。”2013年12月17日“三走三看”专栏推出当天,市纪委领导刘国栋、李光、许远良分别在当天报纸上批示,予以肯定表扬,称赞《信阳日报》以媒体的视野、记者的眼光扫描几年来我市反腐倡廉特色、亮点工作,为实现反腐倡廉成果向群众的满意度转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年来,本报围绕我市纪检监察中心工作,敏锐捕捉新闻亮点,及时宣传推介经验,助推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