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马保群

“领导到我们这来,和蔼可亲,一点没有官架子。”昨日,记者在淮滨县、潢川县乡村采访时,一些群众说:“群众的问题在家里就解决了,领导的工作作风变化大啊!”

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信访工作当成家事、急事、难事和大事,创新机制,开展了委局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在市信访接待大厅接访和到所联系县区接访的“双接访”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接访”变成“现场处访”,真正在群众家门口办家事,赢得了群众一致赞誉。

去年国庆节前,市纪委主要领导带着纪委工作人员,到潢川县、淮滨县部分乡村群众家中,体察民情,为民解忧。潢川县踅孜镇一位姓林的老人70多岁,身患癌症,因为多年前宅基地界限不清发生纠纷,导致上访,与村干部结下怨恨。如今,市纪委领导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解决,让林某和周围群众非常感动。时至今日,提及此事,群众仍是赞不绝口。

工作中,市纪委监察局把领导干部“双接访”纳入常态化机制,制定《信阳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委局领导“双接访”工作办法》和实施方案,坚持定期接访与集中下访相结合,把“双接访”作为委局领导重心下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必修课。市纪委书记每月有一次定期接访,每次都有一名市纪委班子成员参与接访。通过接访,了解目前群众信访反映的有哪些问题,了解领导现场处访技巧,对当场接访的信访问题进行跟踪办理,对有困难的单位和部门帮助解决,切实保证群众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2年以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接访189批(次),件件有批示,对业务外的信访问题也明确主办单位,目前,已解决157批,即使群众还不满意,也不抛弃、不放弃,经常保持联系。一次,有位上访老人深情地说:“刘书记真是为俺老百姓说话的人!”2012年3月,市纪委监察局开展“集中接访周”活动,刘国栋到所联系的光山县接访,(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