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兴焱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一场伟大战役的序幕。35年后的今天,这场战役进入全面的攻坚阶段,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夺取全面改革开放胜利的冲锋号角。这个号角声就是全会主题——全面深化改革。听到全面改革开放的冲锋号角,作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分享者、期盼者、实践者,无不感到鼓舞和振奋!

第二个振奋就是,已经看到了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的曙光。即公报提出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学习公报,特别关注的是教育和文化改革,看完公报,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那就是,立足本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和文化改革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这段论述,既赋予了文化体制改革在综合改革中的地位和意义,又具体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内容和原则。但我的理解很简单。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人民都在谈梦想谈中国梦,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也在不断地诠释着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的复兴靠什么,靠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哪,就在民族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到哪去找,先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而这些民族文化靠什么传承下来,靠的是民族的语言文字。所以今年暑假以来,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以及教育部关于取消小学一二年级英语课等告诉我们,弘扬母语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实现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最具体、最直接、最基本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之前,学校和公务员使用的叫国语和繁体字,1956年以后我们叫普通话,并进行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基本的语言文字政策,写入宪法,并颁布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的历史重任。我建议党政干部、公务人员在会议、媒体、外事等公开场合及宣传平台坚持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汉字,提升信阳品位,树立信阳形象!以促进信阳的对外开放!

(作者系信阳职院语言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市优秀社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