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 强 彭 坤)“爱乐”艺术团歌声嘹亮,太极拳表演刚柔相济,广场健身队舞姿婀娜,戏剧票友清唱曲调悠扬……每当晨曦初露或是夜幕降临,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都会在潢川县小潢河两岸精彩上演。
近年来,潢川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效覆盖。全县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272个,文化大院30个,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64个;广泛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省级、市级艺术团演出26场次;继续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累计观看群众达40多万人;农村数字家家通工程稳步推进,农村无线数字信号已基本覆盖全县各乡镇,节目容量53套,城区有线电视用户接近3万户。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建设体系。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该县现有国家书法家协会会员4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8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9人;国家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8人;城关民间艺术团体达24个,乡镇民间艺术表演队26个,皮影戏11担箱,嗨子戏、豫剧、曲剧剧团7个;城乡广场舞表演队40余支,参加广场舞锻炼群众每天约8000余人,并成立了广场健身舞协会;太极拳、太极剑等健身队10余个,每天参加健身群众达500余人。
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发展。该县挖掘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多项,《十八番》、《火绫子》、《嗨子戏》、《光州渔鼓》已被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7项。聘请了老民间艺人翁少华、齐金声为顾问,培养新一代民间艺人,目前全县初级民间艺术师达170人,中级民间艺术师126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得到开发利用和保护。
文化产业基地创建特色鲜明。该县通过育龙头、建基地、办协会、引项目、抓服务,拓展文化产业链。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26万亩,品种达200多个属类2400多个,“潢川花木、潢川盆景、潢川花工”三大品牌誉满神州、香飘四海;潢川张集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羽毛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之一,并先后荣获“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河南省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永江羽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福康羽毛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全省文化企业50强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