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县委书记杨明忠说:“环卫工人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作为党委、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撑腰打气。”

【住公寓】

家庭困难,安排免费公寓

为了让进城的环卫工人有属于自己的家,新县还着力用保障房机制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在县城潢河路吉祥巷,记者看到环卫工人爱心公寓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公寓共5层,有90平方米的单元房8套,可容纳50位环卫工人集体居住。房间里,电视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窗明几净,宛如一处温馨的家。

县公用事业局局长韩家涛介绍,这是河南省第一家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住宿的公寓,将实行动态管理,选择那些从业时间长、家庭最困难的进城环卫工人入住。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环卫工人的实际困难,又可调动他们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积极性。

【减负担】

购买各种机械,代替繁琐人工

环卫工作劳动强度大。针对这一问题,新县近年来投资购买了各种类型的清运车、垃圾压缩车等,让机械作业替代人工劳动。

在县城解放路羚锐广场门口,记者看到了先进的环卫收集系统。居民把垃圾倒进封闭的环卫收集箱,由液压钩臂车将收集箱自动吊运到车上,直接拉到垃圾中转站,卸载后再将空箱运回。目前新县县城已装备这样的环卫收集系统20多台套,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和“二次污染”。这种自动化的垃圾收运系统在河南省县城一级是率先引进。

小广告是城市的“牛皮癣”。清除小广告是环卫工人最痛苦的事,以往都是靠小铲子一点点地铲。为解决城市“牛皮癣”这一问题,新县购置了先进的自走式小广告清洗机,清洗一个小广告,几秒钟就够了,不用环卫工人拿着小铲子一点点地铲。在很多地方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如今在新县县城却很少看见。

【送尊重】

消除歧视,调动社会力量

关爱环卫工人,不光是党委政府的事,新县还调动了社会力量。

很多机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入到为环卫工人送钱送物献爱心的行列,让环卫工人感受到社会大爱。采访期间,正巧碰上新县环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曾德魁为环卫工人爱心食堂捐赠,猪肉、大米、食用油等装满了一车。曾德魁说,环卫工人辛辛苦苦打扫卫生,我们享受这么整洁的环境,理应尊重他们的劳动,回报他们的付出。

不光送实物,政府还主导社会各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引导消弭对环卫工人的歧视。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袁钢还为环卫工人写过首歌,这事,环卫工人聊天儿时老爱念叨——

“晨曦初露的黎明,大街上就有你孤独的身影,夜幕降临的黄昏,小巷里你依然忙碌不停。微薄的收入,心酸的生存,改变不了你坚强的心灵。马路天使的背影,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待遇的提高、社会的关爱,使得环卫工人这个职业在新县不再那么卑微,岗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丈夫去世后,带着两个孩子的甘德慧选择当了一名环卫工人。她说:“我现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政府给我办理了四险,孩子去年考上了大学,单位给我送来了3000元的资助。冬天给我们发放棉袄,夏天有防暑物品,高温天气提供绿豆汤等降温饮品,还发放高温补贴和降温费。我已经对环卫工作有感情了。”

(原载201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