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 靖 肖 胜)近年来,我市按照“以红促绿、红绿融合”的发展思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红色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从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编制规划、政策扶持入手,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陈列布展、革命文物保护和配套干线公路建设,在资金保障、土地供应等方面向红色旅游倾斜,并积极争取国家、省红色旅游发展资金。同时,进一步探索纳入免费开放范围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陈展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按照“以红促绿、红绿融合”的发展思路,在提升红色景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何家冲红二十五长征出发地景区二期项目、“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金刚台红色旅游项目、苏维埃固始县政府纪念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邓小平前线指挥部等重大红色项目建设,跟进开发浉河区四望山、平桥区尖山、光山县白雀园和徐畈、固始县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旧址等红色资源。围绕满足旅游者行、住、游、食、购、娱等需求,实施主要红色旅游区酒店项目建设。同时,鼓励旅行社、酒店集团、运输公司等积极拓展与红色旅游相关的经营业务,培育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加快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培育适应市场的红色旅游产品。围绕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和市场培育,不断巩固壮大“苏区首府”、“将军故里”、“红军长征”、“千里跃进”等重点旅游产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推介线路,形成规模和体系。在保持红色旅游产品思想性、真实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通过模拟、虚拟当年战争生活工作的现场场景、氛围,设计开发互动性项目,增强参与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提高旅游者的体验、感受效果和旅游吸引力。积极构建红色旅游相关产业链,因地制宜地开发红色餐饮、红色服饰、红色纪念品、红色农副特色产品等与红色相配套的文化、休闲、体验、娱乐等产品,带动红色旅游景区关联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

开展红色旅游形象推广。围绕“苏区首府、将军故里、千里跃进、红军长征”等四大红色旅游品牌,积极运用现代的宣传营销手段,拓宽宣传促销渠道,不断扩大全市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央视和北京、郑州、武汉高铁站等开展形象推广,打响信阳红色旅游品牌。积极举办“大别山红色日”活动,并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庆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大型主题性宣传活动,加大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推广。加强与艺术表演院团合作,打造一批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丰富红色旅游产品感染力、影响力。

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和具体目标市场的需求,在红色旅游区重点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修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产品,培育复合型旅游产品,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休闲、都市生活等各类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形成相互组合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竞争优势。通过“红”与“绿”、人文与生态、历史与现代等多种旅游资源和六大旅游要素的深度整合,打造国内知名的集红色教育、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深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协作。主动与国家红办、省旅游局密切沟通,推进建立国家大别山旅游区的进程,力争从国家层面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加强与湖北、安徽旅游行业的沟通与协作,提升区域红色旅游发展合作的层次,加强旅游规划、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协调,切实形成资源互享、产品互补、客源互送、线路互通的旅游联动发展格局,叫响品牌,共谋发展。

加大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实施人才兴旅战略,从加强服务规范、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和赛事活动,逐步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依托高等院校师资力量,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景区点内涵,举办红色旅游研讨会,提升红色旅游管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