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见习记者 王金佳
随地吐痰是一种恶习。在许多公共场所,你会随时发现,一些人吐痰时总是不观前顾后,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想吐就吐,根本不考虑其他公众感受。那么,在公共场所看见随地吐痰的行为,市民是怎样的反应?日前,记者就此话题进行了调查。
9月16日9时,记者在中山南路,看见一名正在骑电动车的中年妇女突然咳了一声,然后向路边吐了一口痰,这口痰恰巧落在其身后一名步行小女孩的面前,那小女孩看见后,露出鄙夷的表情,连忙捂着鼻子,避开那口痰快步走开,并自言自语道:“真恶心,幸亏我没有踩到!”
记者在申城大道的公交站上了一辆6路公交车,刚坐下,车内一中年男子咳了一声就往旁边吐了一口痰。坐在一边的女孩下意识地用手捂着鼻子,随即把头转向窗外。车刚到下一站,那女孩连忙站起来,叫同伴下车。随后记者问那吐痰的男子知不知道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吐痰的男子回答说:“知道啊,但是我这几天感冒了,一咳嗽就想吐痰,不吐我难受啊。”当记者又问吐的痰为什么不用纸巾包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时,男子不耐烦地说没有那习惯。
记者在路上留心了一下路面,不看则已,人行道上几乎都有痰液的痕迹,人多的地方就更多,随时都可以看到行人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虽然属于个人行为,但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恶习应该如何摒弃?
市民王军成认为,对那些不听警告或者在警告前已经把痰吐在地上者,一定要求他当场把痰清除干净,然后或者罚款,或者责令他从事清洁街道等社会公益劳动。市民刘磊则建议,对于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者,应该当场要求其停下来,给其看吐痰或者乱扔垃圾的十大危害的卡片,直到其完全背诵下来、背诵正确方可离开。
事实上,消除随地吐痰的陋习并不难。一块小小的纸巾,一个环保的清洁袋,就可以让我们拥有文明的行为、健康的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跟随地吐痰说声“NO”,杜绝随地吐痰,不再惹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