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当前各地竞相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规划建设产业高度集聚、创新驱动高度活跃、产城高度融合的新经济区为特点的新一轮角力方兴未艾,郑东新区、滨海新区……各地奋力推进经济新区建设的活跃态势,激发着信阳应该有新作为,必须有大作为。
看一个地方的发展,就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标志。我市近年来各产业集聚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在全市营造了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了一套好的思路、好的机制和好的做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快速发展态势,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在信阳经济版图上,依托一个个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产业集群正在拔节速长、生机勃发。
然而,成绩面前,我们尤需头脑清晰,目光放远,在对比中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眼下,与先进地区相比、同兄弟城市对照,我们在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上的差距、理念上的差距、速度上的差距、内涵上的差距、运行模式上的差距还较大。当前,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信阳实际,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加快推动我市产业集聚区跨越发展,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市委书记郭瑞民在讲话中强调,我们不仅要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到,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从宏观发展角度看到,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发展步伐。完全可以说,集中精力抓产业集聚区建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信阳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符合发展规律,符合信阳实际,决策是正确的,工作是有效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抓紧抓牢,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
应当看到,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工业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事业,不可以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困难和问题,可以说是一场硬仗,更是一种挑战。在今年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郭庚茂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迈进,有力带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支撑引导作用。具体到我市而言,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更加突出产业集聚区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围绕“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这一目标,进一步提升速度、提升水平,扩大规模、扩大效果,优化配套、优化机制,切实增强产业集聚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突出特色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聚区的最大优势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是产业集群。凝聚、引领、带动产业集群的,则是其中的主导产业。只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才能把产业集群凝聚起来、带动起来,使产业集聚区的集群效应、集聚效应得到充分放大和提升。
打好硬仗,跨越发展,需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更多地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不断提升抓工业的能力;需要我们建好各项基础设施,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需要必要的投入,帮助先期进入的企业消化掉因配套不足而产生的额外成本,为企业运转得开、发展得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更需要我们攻坚的合力。全市上下要以更宽的眼界、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力度,形成合力,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
打好硬仗,跨越发展,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提升建设产业集聚区的能力;要把务实的工作理念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细节中,反映在解决建设产业集聚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上;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内生动力的强大源泉,实现产业集聚区的大发展。
没有高屋建瓴的战略判断,难以架构现代化建设的鸿篇巨制;抓住转瞬即逝的宝贵机遇,才能在历史洪流中托举富民强市的梦想。建设产业集聚区,是一项宏伟的事业,是一副历史的重担。在优势与机会并存的大势下,我们务必抱着“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在关注工业上更加专心,在学习工业上更加自觉,在研究工业上更加深入,在支持工业上更加使劲,持续求进,共同谱写产业集聚区建设新的篇章,为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