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使产业集聚区建设半途而废。我们一定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推动产业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一要学习。通过学习,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能力。要学习上级精神,弄明白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这样决策,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要学习相关政策。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工作起来就能事半功倍。要学习必备知识。不管有多忙,干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必须学。不仅要学习好,而且要应用好。二要务实。务实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就是要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善于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推动工作。要力戒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对那些热衷于把形式主义的东西搞得隆隆重重、热热闹闹,只为哗众取宠的做法,要坚决反对,坚决杜绝。三要创新。创新就是要围绕面临的实际问题,动脑子、想办法、寻新路、出实效。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要注重创新,支持创新,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优化,以创新求高效。经市委研究,要采取一项新举措,就是让乡镇和办事处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利用产业集聚区这个平台,培育乡镇和办事处的可持续财源。在征地拆迁安置、企业用工保障、农民家庭进城等各个方面也要进一步发挥乡镇和办事处的职能作用。希望各乡镇和办事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脚踏实地,建功立业。四要抓紧。各产业集聚区要下工夫解决好自身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思路尚未理清的抓紧从学习研究入手,缺乏重大项目的抓紧从招商引资入手,项目落地困难的抓紧从优化环境入手,建设速度缓慢的抓紧从突破瓶颈入手,企业运行困难的抓紧从加强服务入手,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坚定决心和信心,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形成大发展局面。

郭瑞民强调,建设产业集聚区是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放在应有位置,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协调一致,加快推进,为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郭瑞民还就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和防汛工作等提出了要求。

乔新江在讲话中对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下一步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全市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乔新江首先充分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坚持以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带全局,遵循“三规合一”,突出“四集一转”,推动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发展,不仅在战危机、保增长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正日益成为信阳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综合载体。一是集聚水平持续提升。各产业集聚区注重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条图谱,着力引龙头、抓延链、建基地、育集群,有力推动了企业集中布局、项目集中落地和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集群集聚态势正在形成。二是功能配套逐步完善。根据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建设服务与生产服务并重、项目配套与生活配套并重、发展保障与社会保障并重,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框架全面形成,综合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为项目入驻和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三是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近年来,我们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的基础上,先后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坚持“三规合一”,把好“政策关”;坚持规划先行,把好“方向关”;坚持门槛制度,把好“环保关”;坚持“择地落户”,把好“落地关”;坚持重点项目攻坚,把好“建设关”;坚持零阻碍,把好“服务关”;坚持破解瓶颈制约,把好“要素关”,为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从投资、产出、就业等方面看,产业集聚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不断显现。

就下一步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乔新江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更加突出产业集聚区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围绕“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这一目标,进一步提升速度、提升水平,扩大规模、扩大效果,优化配套、优化机制,切实增强产业集聚区在魅力信阳建设中的支撑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一要进一步加快集群发展。要着力提高产业集群规模、产业集聚层次和产业竞争能力,争取用3年至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千亿元产业集群。二要进一步推进开放招商。要坚定不移实施“四一”招商行动,围绕主导产业突出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时效,持续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和开工率。三要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产业兴城和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按照“一基本两带动”的要求,以集聚发展促就业、促转移、促增收,真正通过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集聚区发展成果。四要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要根据产业集聚区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及时跟进和加强生产配套、生活服务、社会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产性服务设施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切实为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转提供必要条件和坚强保障。五要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突出节约集约、生态环保、创新驱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六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完善行政管理体制、重点项目攻坚督导机制、奖惩激励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切实形成推进产业集聚区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迈进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乔新江强调,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总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应对、扎实工作,确保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三大需求平稳增长、运行环境总体稳定,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同时,乔新江指出,我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就当前重点工作,乔新江指出,进入第三季度,我市主要指标开始企稳回升,经济下行趋势有所扭转,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仍面临诸多困难,我们必须抓好运行监测、企业服务、财税金融、农业生产,着力破难题,稳定经济运行;必须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谋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大项目建设服务力度,着力保增长,加快项目建设;必须认真对照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市“十件实事”,落实好责任主体,细化好工作节点,集中财力人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着力保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必须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平安信阳建设、防汛抗旱等工作,着力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乔新江最后强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紧迫性,切实统一思想,注重统筹兼顾,深入调查研究,加快作风转变,真正把政府的执行力体现在谋发展、惠民生、促项目、抓落实上,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党组成员、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及党组成员、市长级干部、其他市级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各县(管理)区、开发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市委各部委办主要负责同志,市直一级机构、副处级以上二级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信阳市2013年度30强和30高企业负责同志,省驻信新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