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东亮

赵主明先生的新作《杏花雨》是其近年来所写散文的一个集子,也是其笔耕不辍的一个见证。“笔耕不辍”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是相当的不容易。无数人有无数种理由放弃创作,这样的事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因而,对于真正笔耕不辍的写作者,我的第一态度是钦敬。怀着这种钦敬之心,我读完了赵先生的新作《杏花雨》。读完后发现,写作已经成了赵先生的生活方式,放弃写作在赵先生而言反而成了艰难的事。如此写作的道行,自是非常人所能及。

赵先生的新作《杏花雨》,如其自序所说是“想到哪写到哪,没啥顾忌与拘束”,整部集子的文章都体现了“从心所欲”的自由的写作精神。在寻常意义上,“想到哪写到哪”并不是一种好的写作态度,但对于深谙创作之道的行家里手而言,这种随意地挥洒最接近写作的真谛,也最容易生出宛若天籁的好文章。孔夫子所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讲的是一种得道的境界,用来形容写作也极为贴切。赵先生的文章,最令我感叹的就是其间的境界。《杏花雨》中几乎所有文章都是随手写成的,不拘泥不勉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得心而应手。《守望》、《白兰》、《热被窝》、《天目山》、《养生谷红叶》等一些短章,简淡有味,常常让我想起孙犁晚期的一些散文。但赵主明先生的文字不像孙犁那样孤高清冷,他的文字是有热度的,不是烈焰灼人的那种热度,是持久的、绵密的、渊源有自的热度。这种热度来源于赵先生对生活本真的热爱。在赵先生那里,处处有诗情,事事皆文章,所有的事物都饶有生趣。《杏花雨》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物语”类的文字。“鸣禽啾啾”、“动物闲话”等系列文章在娓娓道来的语调中萦绕着安闲淡泊的生命情状,不经意的几笔人生感慨也以宠辱不惊的语态为之。这种写作的气象是不大多见的。

去除了功利之心的遮蔽,对生活的观察便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赵先生笔下,你会发现生活原本如此美好,我们感觉紧张焦虑的生活中原本有如许值得我们留意、珍视的事物。你看赵先生的《农家菜》,写得不紧不慢,就好像是一位高厨,全然不顾食客垂涎欲滴的面相,依旧在耐心经营自己的杰作。我特别有感触的是赵先生写作时的那份耐心或者说“耐烦”,也只有“耐”得住“烦”,才能寻觅到生活的真。这样的素材换作别人来写,要么是概括总结、匆匆带过,要么是突出重点、大加渲染。这样来写自然也无可厚非,可能也会符合某些读者的期待,但这种写作外在的目的性太强,总是在借助事物来表达本身之外的东西,那种生活的本真的氛围和韵味没有呈现出来。赵先生则不然,他以耐心细致的笔墨、不急不躁的语调铺展文字,让你体悟到生活本身就值得享受,安安生生地做几个菜就是最合乎大道的生活,此时再反观赵先生的文字,你便会意识到他把文字铺展得如此匀称妥帖,诚可谓大巧若拙、抱朴见素。西哲海德格尔有论,文学就是一种能够揭开遮蔽生命本真的面纱的东西,人只有去除物欲的遮蔽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原本由纯粹事物构成的大地上。赵先生的文字,在当今时代就具有明显的去蔽功能。你如果能耐得住功利的“烦”,平心静气地读读那些细碎的絮语般的文字,就会发现赵先生笔下的世界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就会觉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散文是最具有直接表现性的文体。这句话一般被用来强调散文要写真情实感,但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所揭示的散文写作的内核:写作主体的精神品质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品格。所以说,散文的写作更多地带有“功夫在诗外”的特性,主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是决定性的,技术的训练、语词的锤炼倒还在其次。周作人的散文是新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散文,多少人去追摹他那种苦涩味,但总是失之肤浅,底子里的悲凉以及那种时间深处的百感交集,是怎么也学不到家的。我们读温家宝同志的《再回兴义忆耀邦》和吴官正同志的《江城琐忆》,总是感觉到意绪滋味非同寻常,也是这个道理。赵主明先生在信阳市作家中官阶是比较高的,在信阳政治中枢工作时间也比较长,对于命运沉浮、世态人情的观感自然是常人不能比的。所以,赵先生文字中的那种冲淡、那种老到是旁人不大容易学来的。赵先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淡泊也决定了其文字的质地。赵先生的文章多用短句,细细碎碎、不温不火,很少有疾言令色、金刚怒目的状态,这也是人生修炼使然。《年话》、《兔年随笔》等篇子五味杂陈,却统之于散淡平和的笔墨,就是明证。而那些愤青式的警句、故作深沉的大言宏论和赵先生的平淡文字一比较,立时便会显出轻靡和脆弱来。所以,赵先生的文章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启示就是,要注重主体本身的修炼。古人讲“气盛而言宜”,这种“气盛”,讲的就是人的精气神的饱满。有志于在散文上有所成就的人,恐怕不能求速成,单纯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是一个恰当的办法,还是秉着“功夫在诗外”的原则去追求精神人格的提升吧。

赵先生人生历练丰富、精神品格高洁。这使我对赵先生的写作有了更多的期待。我期待赵先生的笔下能写出自己所亲历的信阳的风雨沧桑、能写出信阳人具体的酸辛和奋斗,这些内容可能一时还会有顾忌,但随着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开明,顾忌会越来越少。我也相信视写作为生活方式的赵先生,通过不断地写作来保持写作能力的赵先生,一定会为我们献出新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