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上峰

在湖南桂阳县,县委书记、县长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门牌向社会公布,群众有问题可以拨打手机预约见面,还可以直接上门反映。县委、县政府大楼这栋没有围墙的开放性建筑,折射出当地政府部门“开门办公”的良好作风。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群众对于某些政府机关“衙门作风”的不满和批评。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的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然而服务职能并没有随着办公大楼“变高变大”而提升,反而让到这里办事的人感到门更难进、人更难找、事更难办。办公区设有铁门,若无预约和许可根本无法进入,工作人员常以多种理由搪塞、阻拦,有的甚至“见个基层干部,安检堪比机场”。

政府办公楼是方便老百姓办事的地方,群众有权知道政府部门的“门”该往哪里进,事该由谁办。如果政府部门连个牌子也不挂,或门牌挂得“雾里看花”,群众办事摸不到门,找不到具体办事人,又怎么可能心平气顺?这种“难进的门”,说到底是一些地方政府服务意识差、政务公开不足、监督渠道不畅,一些官员仍习惯于高高在上,乐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只是想着怕纠缠、嫌麻烦而将群众拒之门外,干群之间必将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只会助长官僚主义和庸俗作风。

对“找上门”的群众持什么样的态度,其实是政府部门作风的写照。开门办公,把“群众来说事情”看成是“送上门的社情民意”、“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送上门的发展点子”,把群众的诉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政府与群众之间,领导与百姓之间,没有了“隔心墙”,群众怎能不满意?

“门风”体现着作风,改作风必须改“门风”。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从心里支持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不会成为空谈。

(据《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