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最近,媒体热议青海玉树征地拆迁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强,身患重病坚守灾后重建第一线的感人事迹。他凭着对群众的满腔热情,拆掉了群众工作的“隔心墙”,把征地拆迁这一难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张国强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场就在现场、在一线。
群众工作在哪做、做在哪?这本是简单明了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非人人都懂。有的人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或躲在机关大院里“坐等”群众上门;有的热衷于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停留在会议上“谈论”群众问题;还有的满足于发个文、搞几项活动、出台几条便民服务措施“承诺”群众诉求。更有甚者,怕见“有意见”、“有情绪”的群众,怕到“有困难”、“有矛盾”或“讨说法”的群众中去,想方设法躲着、绕着、挡着。这种种态度和做法,偏离了群众工作的本质和要义,使群众工作无的放矢、打了折扣。
群众在哪里,现场就在哪里。群众工作是面对群众实际问题的工作,其全部活动和目的在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服务群众。不去与广大群众直接面对面、手拉手地打交道,群众工作就是一句空话。群众在哪里?在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在他们所关心的具体问题上,在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中,就业、就学、就医、食品安全、征地拆迁,乃至邻里纠纷,离开了这些,眼里就看不到群众,心里就没有群众。
现场在哪里,主场就在哪里。现场是群众切身利益的交织点,也是群众各种诉求的集散地。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不少新的矛盾往往发端于现实,不少实际问题常常突发于现场,表现出很强的即时性、突变性和偶发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场如战场,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及时应对,就会小事坐大,小洞成大祸。现场即主场,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到现场去,就是把群众工作的重点和重心放在实地,把骨干和力量派到一线,把心思和注意力集中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多看群众脸色想问题、办事情,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桩一桩去解决。特别是,要多把双腿迈到那些群众意见大、情绪多的地方,多把身子扑到那些困难的、弱势的群体身上,多把办法用到矛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
到现场去,最重要的是带着一片真诚、一份真心去。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抱着真心为民办事的真诚态度,就没有办不了的事、没有解不开的结,即使一时办不了、解不开,也会赢得群众的理解。所以,到现场切不能坐诊不号脉、出工不出力,不能是那种背着手、昂着头、挺着肚去“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更不是去“逛一逛”、“秀一秀”,而是去解惑释疑、解决问题、活血化淤。
把群众工作的主场放到现场,真正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接触、实打实办事,才能既让群众受益,又让群众满意,才能使群众工作落实而不落空、落地而不悬空。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