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喜欢慢。慢慢走,看看沿路的树木摇曳,看看路边开了哪家新店铺;慢慢聊,从他人的眼神举止中感受另一番传情达意;慢慢吃,体会烹饪者的技术和心思,品味食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慢慢思考,回忆过去,立足现在,联系未来。我享受,也追求这种从容舒适的慢生活。

我一直提醒着自己要追求一种慢生活。20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他人和自己的要求下逼迫自己要“快”:在“快高长大”之后,从我们成为学生的那一刻起,便受到周围和自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从不识字开始至高考结束,我们一直提醒和要求着自己不能落后,要跑得快、跑得远。在高考后,由于相信高中老师激励的话语,我曾以为大学就为了弥补我们过多花在高考上的时间而为我们提供的一个身心自由、张扬个性的舞台,可是往往憧憬是你所幻想的,现实是你所苦恼的。到了大学,我看到的,却依然是为了一张张证书,一个个奖状,大家争先恐后,甚至你推我撞。大学生活的节奏之快,远超乎我的想象,比高考更甚。眼前的利益和不可预知的未来的诱惑,使得大家迷失在努力奋斗当中,不是展现那个独特无双的自己,反之是根据所谓能获得前途和成功的标准答案来塑造自己。我们一直在加快自己的脚步,四处打探最短的捷径,向着成功奔去。我们急切地渴望着为自己贴上“成功”的标签,让他人知道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是除此之外呢?在大家都为着不可预知的未来盲目地跟随着别人留下的脚印狂奔着的时候,我们只记得自己将要变成第二个谁,却忘了自己是谁,来自何方,适合去哪里。我们的心思复杂不一,行动却是愈趋整齐规划,都在为自己所打听到的企业眼中人才的标准而盲目地努力着,都在为那几个有如“免死金牌”的证书一次又一次地违背着自己的兴趣和理智。

朱德庸曾经在《大家都有病》的序中说道:“长期地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大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我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再委屈自己,违背着内心,得到的除了金钱和成功,更多的是痛苦的猜疑、嫉妒、心机。至今仍有多少人没有清除高考铸在我们脑中的思维,仍然是看着对岸的成功,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仍在为了更好的成绩而强迫自己的脑容量由KB变为GB?

梦想在那高坡之上,时光有如白驹过隙。我要慢慢走,欣赏沿路独特的风景;慢慢想,展示自己的特色才智。陌上花开,自可缓缓前进,不要辜负美好时光。

(摘自《羊城晚报》余明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