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张纪疆
自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对我市小南门区域大排档“脏、乱、差”进行长效治理以来,小南门大排档“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不少市民发现:每当夜幕降临,胜利路南段至小南门及建设路两边的大排档,已不像以前那么拥堵。如今,原来占据道路黄线的大排档灯箱,已经整齐地摆到了人行道旁,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出行也较以往便利了许多。
昨日,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小南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杜平告诉记者:“经过我们执法大队的宣传教育和治理,目前,小南门大排档许多经营者正在按照市政府要求进行自我清理,基本做到了灯箱、烧烤炉等经营用品‘不下路’。但是,这仅仅是小南门‘脏、乱、差’治理的第一步,要真正还路于民,除了继续开展长效综合整治以外,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解决小南门‘脏、乱、差’问题,不仅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得到广大大排档经营者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那么,小南门“脏、乱、差”问题,为什么这么难以解决呢?昨日,记者在小南门及胜利路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
建设西路一家经营羊肉汤的摊主谢女士告诉记者,过去,小南门只有几家经营羊肉汤和牛肉面的,自从电影院大排档拆迁的大排档过来后,小南门一夜之间变得“繁华起来”。刚开始,大排档都很规矩,但不知从何时起,大排档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守规矩,一直发展到侵占人行道,进而侵占马路,甚至把灯箱、烤炉等也摆到了马路上。事实上,她们也反对经营者这样做,这不仅影响当地居民出行,更重要的是还影响交通,给过往市民带来许多不便。当记者问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她说,要真正还路于民,首先要考虑如何解决这些经营者的吃饭问题。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那么小南门“脏、乱、差”就很难彻底解决。其次,一个城市的夜市要有规划。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规划一个夜市,在夜市建起后再让这些经营者搬进去。前三年,政府免去经营者一切费用,给其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只要放水养鱼,经营者也是原意到新的夜市去的。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者告诉记者,事实上,他们也想有一个干净的经营环境,但大家都往外摆,如果他不摆,生意就没法做成。他们也知道大排档影响周围市民的生活,也知道影响了城市交通。但不经营,吃什么呢?如果政府想拆人行道大排档大棚,完全可以按照人家大城市治理的办法。那就是,拆迁和重新装修的门面或大棚,由政府出资60%-70%,经营者出资30-40%,这样也可以接受。如果一厢情愿,而不考虑经营者利益,那就不好解决问题。
说起治理小南门,程先生这样认为,与其说是治理,不如说是改变。的确,政府管理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小南门“脏、乱、差”的现状,让小南门的居民有个洁净的环境,让市民们不再承受“脏、乱、差”侵扰。程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经营烧烤排档的。以前,他也是跟其他摊主一样,尽可能地将摊位向路上“推”,因为担心放在别人后面会影响生意。他说,现在他们都将摊位统一摆在路沿石上,这样就没有前后之分,而生意却比以前更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经营者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经营区域内是一个“脏、乱、差”的经营环境。经营大排档的张女士表示,胜利路也好,建设西路也好,都属于市中心城区的主干道,它的作用就是供市民们畅通出行。大排档在居民区集聚的区域经营,事实上,也给附近市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谈起小南门前景,她告诉记者,真诚希望早日解决小南门“脏、乱、差”问题,真正还路于民。但同时也希望政府在治理小南门“脏、乱、差”过程中,千万不能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
编后语:我市小南门“脏、乱、差”长效治理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成果,“治”与“不治”前后反差极大,目前小南门“堵”的问题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百姓甚喜。经过总结,我们看到,小南门区域能有如此改观,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得益于经营者们的理解之心,得益于市综合执法管理部门的苦口婆心,也得益于全体市民热切的关注之心。这样,我们在小南门综合治理工作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们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有了个这么好的开头,我们希望小南门综合治理的步伐继续迈下去,不仅仅局限于治“堵”上。下一步,“扰”、“脏”、“差”等问题,将会随着执法部门的工作,一一攻克。虽然小南门综合治理系列报道从今天起将要告一段落,但本报仍将继续密切关注相关小南门综合治理的情况,一方面我们会及时向有关部分反馈民声,另一方面也会及时地让市民们了解执法部门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