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加速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既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又面向世界,既从现实出发又面向未来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发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的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化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对工业化理论的重大贡献。新型工业化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融入全球的工业化。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较为封闭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局面形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头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以全球为版图配置资源,表现出了极强的经济活力,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中心分工,我们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是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入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与工业社会相对应的,信息化生产方式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对应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标准化,是一种以分工分业、规模经济、批量生产、实体关联等为特征的大批量、单一产品、高效率的“刚性”生产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非标准化,是一种以产业融合、网络经济、柔性生产、虚拟关联等为特征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柔性”生产方式。与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理不同,知识经济表现为“收益递增”,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张不一定非要由高物耗来支撑,完全可以由知识投入的“收益递增”、信息传输与转换的改善所导致的经济效率提高而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因此,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本质上是引入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髓所在,也是“新型工业化”中“新型”二字的本质含义。
三是以新技术革命为动力,由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的推动力量,是传统的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二战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由电子化、自动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是电子信息技术革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革命,推动国际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再一次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中国现在刚步人工业化中期阶段,继续推进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
四是统筹协调的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走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工业化老路;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能再走过于看重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老路;走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不能再走城乡分割、依靠农业进行工业化积累的老路;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不能再走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广大人民群众难分享工业化成果的老路;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合理化,使工业包括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不是走孤立片面地发展工业的老路。
五是环境污染少、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危害子孙后代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劳民伤财,延缓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的资源比较少,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注意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给后人留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六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发展观,摒弃了以经济增长本身为目的、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人民共享工业化成果的工业化。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突出优势。由于我国教育和科技比较落后,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偏低,而且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根据这一重要国情,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实行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妥善处理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