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看望信阳代表团时,对如何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要转变观念做、转变方法做、转变作风做、一以贯之做,这四个“做”饱含着对信阳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指明了道路。前不久,在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市委书记郭瑞民围绕“加快发展靠什么、信阳优势有什么、主要抓手是什么”三个方面,对加快信阳发展,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阐述。浉河区将立足区位、资源、生态、产业优势,努力将省市工作部署转化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率先实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立足浉河实际 持续务实发展

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主城区、老城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浉河区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坚持以新型“四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宜居浉河、大美茶乡”发展思路,努力探索符合浉河区实际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径,经济社会步入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一是坚持率先发展。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招商引资,坚持项目带动,相继引进建成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综合实力始终全市第一。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增长11.3%,增幅全市第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39亿元,增长25.1%,收入总量和质量均居全市第一。特别是随着沃尔玛、大商集团、天润广场、义乌小商品城等知名商贸零售企业的入驻,大别山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金润国际建材家居中心、华信商贸物流园等大型物流项目的启动实施,浉河区在豫南地区的商贸物流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近年来,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生态工程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停止办理各类开矿采砂手续,严厉打击各类毁林开山的建设行为,对南湾水库周边排放不达标的各类养殖企业实施了拆除关闭,使浉河区秀美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保护,宜居效应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三是坚持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坚持每年办好十大惠民工程,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区群众。2012年,全区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支出达到12.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1%。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宜居浉河、大美茶乡”的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在浉河区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宜居浉河、大美茶乡”发展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求进,务实发展,奋力作为,推动浉河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坚持“三化”统一 全面统筹推进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实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既是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三化”的内在统一,使“三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统筹推进。首先,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是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扩大需求,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要进一步发挥浉河区主城区优势,增强城市资源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其次,创新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主城区、老城区,大规模发展工业空间有限,我们将创新发展思路,立足浉河区的现代物流业、茶产业等主导产业,以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充分融合为手段,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利用强大的技术和物质生产能力、信息化优势,促进主导产业优化提升,为新型农业、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浉河区工业转型升级。再次,强化新型农业基础地位。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的农业现代化,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互促共进、协调科学发展的农业现代化。浉河区农业特色优势明显,是闻名全国的茶叶产区,我们将瞄准建设中国第一茶叶强区的目标,着力提升茶产业集群发展的标准化、企业化程度,努力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其做大做强,以茶产业集群的现代化推动全区农业的现代化,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支撑。

把握工作要求 突出发展重点

浉河区最大的区情就是半城半乡,既是豫南地区的商贸服务、信息物流中心,也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农业大区。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浉河区发展定位的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充分尊重规律、自觉运用规律,坚持以现代商贸物流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茶产业引领农村经济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城市郊区、农村乡镇梯次推进、竞相发展的格局,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更可持续。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准确把握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趋势,围绕建设豫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枢纽城市的目标,全面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举全区之力加快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将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全省典型示范物流集聚区,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加速新型城镇化拓展空间。按照城市标准,加快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尽快实现集聚区交通、能源、供水排水、物流、信息网络与中心城区的互联互通、城乡一体,增强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全力加快大别山农产品物流中心、华信商贸物流园、金润国际家居建材中心三个10亿元以上大型现代物流项目建设,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全面启动投资超百亿元的信阳义乌国际商贸城项目建设。引导督促在建物流项目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理念进行建设,把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小商品集散地,推动集聚区建设上规模,出形象。按照“三规合一”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浉河区“豫风楚韵”特色商业区建设,打造豫南地区最大的集商业地产、高端购物和综合商务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平台。加强对中心城区现有商贸龙头企业的扶持,提升中心城区商业圈的发展水平,构建豫南地区业态最为齐全、功能最为完备的现代商贸中心。加快升级发展金融、信息、创意、文化休闲等新型业态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转型、做大做强。二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按照膨胀基地、拉长链条、做优文化、做强产业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浉河区茶叶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生态、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标准,继续抓好茶叶基地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成为全国第一大茶叶种植县区。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认证工作,规范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使用,开展信阳红地理标志制定,实现茶产品的标准化、企业化生产。强力推进涉茶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海军医学研究所孵化基地、信阳国际茶城、生命阳光城茶养生体验园、文新“三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以工业化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提升浉河区茶叶、蔬菜、水产、小杂果等特色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加强社区建设资金保障,理顺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努力把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让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体现豫南山水特色、洋溢茶乡生态气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各乡镇的产业资源优势,围绕各地支柱产业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等名茶乡镇,在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周边配套建设大型茶叶交易批发市场,在工业、物流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东双河、五星、双井等近郊乡镇(办事处),配套建设相应的加工贸易区,使入住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解决入住社区农民的就业问题,为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四是加快信息化在“三化”进程中的融合应用。抢抓我省实施宽带中原、智慧中原、无线城市等重大基础建设工程的机遇,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商贸物流、社会管理等领域的集成应用,大力争取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推动发展模式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今年,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将建成使用,力争用2年至3年时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充分发挥浉河区主城区的信息、物流、人才优势,探索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楼宇经济。2012年,浉河区成功引进了以IT研发、制造为主业的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北京林志集团,在浉河区建设一个以总部经济为特征,集产、学、研于一体的IT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我们将用1年至2年时间,把该项目建设成为浉河区高新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催化基地,打造浉河区乃至信阳市都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的典范,为浉河区产业转型升级、为信息化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积累经验。

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准确把握“三化”科学内涵,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一以贯之,积极作为、率先发展,就一定能够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宜居浉河区、魅力茶乡”的新篇章,为信阳市当好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