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
(接上期)
“光州贡枣”的传说
传说,清朝庚子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西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口气逃到西安。第二年八月,西太后着人割地赔款,总算让洋人退了兵,便打起銮驾,经河南回北京。
西太后的銮驾一路紧赶慢赶,在八月十五前到了当时的河南府治开封。河南巡抚松涛知道,太后和皇帝的生日都在下月,一个在月中,一个在月初,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拍马机会。于是,他便三番五次的上书,找出五花八门的理由,请求太后留下来,在开封庆贺寿诞。西太后的心终于被松涛说动了,就降下圣旨,准了松涛的奏本。
有了圣旨,松涛可来劲了。他决定把寿诞办得比京城“排场”,便通令全省筹办,有功者赏,无功者罚。
当时,潢川还叫光州。那一年,光州正赶上百年未遇的大旱,庄稼颗粒不收,老百姓连自己的命都顾不住了,哪能拿出钱来置办寿礼呀。当时的光州知州,为官清正廉明,体恤民情,接到巡抚的通令,好不为难。照巡抚说得办吧,老百姓的日子更没法过了;不照巡抚说得办吧,误了这皇差,轻者掉乌纱帽,重者说不定“吃饭的家伙”还要搬搬家,急得他吃不下,睡不安,一连三天长吁短叹,想不出主意。夫人见他这个样子,便问道:“夫君,为何这般模样?”知州就一五一十地对夫人说了。夫人听了,也是干着急没法子。正在这时,老家人走了进来,他见知州一连几天吃不好、睡不安的,特意让厨子煮了一碗枣子送来,给知州补补身子。夫人一见大枣,眼珠一转,不禁有了主意,拍手说道;“寿礼有了!”知州忙问;“在哪?”夫人指着老家人送来的大红枣说:“就是它!”知州一听,连连摆手说;“不中,不中。真的把这稀屎烂贱的东西当寿礼送去,我看不掉脑袋也得丢官。”夫人说;“不见得,太后和皇上寿诞,送啥贵重礼品的没有,咱这个穷地方,怎么能跟人家比。咱送不了宝,就送个巧。皇上大婚多年,至今未得龙子,太后盼孙子,皇上盼儿子,怕是把眼都望穿了。咱们在寿诞之日,送上预兆早生贵子的枣子,不是正合太后、皇上的心愿吗?”知州听了心里直犯嘀咕,他不相信这么便宜的寿礼就能敷衍过去。又一想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但愿如同夫人所言。如果真能如此,夫人可帮了我的大忙,帮了光州几十万黎民百姓的大忙啊!”夫人连连摆手说:“不敢当,不敢当。”知州吩咐:“给皇上、太后吃的东西,可非同一般,夫人定要精工细作,弄出个新式样才是。”夫人说;“夫君尽管放心,这事就交给为妻的办吧!”
原来,夫人在娘家时心灵手巧就出了名,缝纫、刺绣、腌腊、烹调,样样掂得起放得下,手艺还是众人里头的尖尖。嫁给了知州,每逢款待亲朋好友,她总是要亲自下厨,做几样风味别致的小菜来助兴。眼下夫人有了主意,她暗自琢磨,咱就照做小菜的那样工艺来加工大枣,在色、香、味上下工夫,不愁出不了新花样。第二天一大早,她叫老家人上街买回一担青枣,从里面挑出十几斤个头大的,用绣花针在每个枣子上都划出道道细纹,然后装进瓦罐放在文火上,和冰糖一块细煨细炖。炖好后,又经过捏枣、烘焙、晾干十几道工序,把枣子做成小点心。枣子外裹糖衣,珠光莹亮,像镀上一层华丽的水晶,远看像个小巧玲珑的灯笼,近看像个色彩斑斓的琥珀,吃到嘴里,外脆内软,清香甘甜。于是,知州当即将它命名为“琥珀寿枣”,着人用快马送往开封。
巡抚松涛接到光州送来的寿礼,不禁火冒三丈。也难怪他要发火,各地送来的寿礼,哪一件不是奇珍异宝,你一个小小的光州知州竟敢用一筐枣子来搪塞,怕是活得不耐烦了吧。他眉头一皱,便想出了一条奸计,当即叫人把琥珀寿枣摆在寿堂最显眼的地方。他知道,太后老佛爷是个心狠手毒的人,若见到有人用这稀屎烂贱的东西充寿礼,准得龙颜大怒,不端了他吃饭的家什,也得叫他坐几年大牢。
寿诞之日,全国各地送来的寿礼堆积如山,西太后哪能顾得上一一细看,倒是光州送来的琥珀寿枣,由于被巡抚有意放在寿堂最显眼的地方,西太后见了觉得稀罕,随便拈一个尝个新鲜。一吃,只觉得清香味美,不禁连声叫好,当即传旨嘉奖光州知州,并将琥珀寿枣定为宫廷贡品。于是,琥珀寿枣就改名为光州贡枣,从此名扬四方。
后来,人们发现光州贡枣不仅好吃,而且还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的功效,既可直接食用,又可作甜汤用料和高级糕点的馅料。于是,便对它更加珍爱,外地来光州的人,总得设法捎带一点,用以馈赠亲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