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司宣

春天,是万物催生的时节,也是谱章开篇的时机。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法律援助与农民工同行”活动,像春风拂过冰封的大地,让广大农民工朋友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

信阳是农业大市,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市,据统计,目前我市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200多万人。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法律素质,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成为群众最热切的呼声之一。市司法局针对我市农民工对法律强烈需求的实际,因势利导、敢做善为,以强有力的措施深入开展农民工维权工作,以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创新机制等有力措施维护其合法权益,推动了全市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和魅力信阳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法律援助——为农民工撑起维权保护伞

由于文化水平等多种原因,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中往往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受到侵害时又因远离家乡举目无亲,不能合法有效地进行自我维权。市司法局根据信阳外出务工农民多,被侵权现象屡屡发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社会热点,创新维权思路和维权机制,全面实施了以为农民工提供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的“金手杖”工程。

信阳籍患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农民王某,在火车站被人以介绍工作为名带到驻马店市,随即被一黑砖窑控制,与家人失去联系。王在劳动时脚被砸伤后,窑主见其失去了劳动能力,不但不为他治疗,反而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派人将王某扔到国道旁。王某的家人闻讯把他送进医院,却因外伤未及时治疗,加上冻伤感染,无奈进行了截肢。虽然当事人没有报案,没有申请法律援助,但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同志感到:这是一起严重的侵权案,且受害人患轻度智障,家境贫困,马上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当即决定对王某提供法律援助。派出援助律师4次往返信阳和驻马店与有关方面交涉,得到了驻马店市劳动、公安部门和信阳市劳动局、务工办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成功地为王某讨回赔偿款16万元。

近年来,市司法局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拉长和延伸农民工法律维权的链条,不但将留守儿童纳入法律援助范围,还充分发挥驻外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将法律援助的服务端口前移至农民工聚集地,引导农民工就近申请法律援助,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打响了”金手杖”工程的维权品牌。据统计,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每年都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1000件左右,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其中,发生在江苏省宜兴市的矽肺病案、发生在北京的邓付群伤残案分别荣获全省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件和全国百件优秀法律援助案件。“金手杖”工程的实施,使法律援助工作者真正成为农民工的“贴心人”。

普法宣传——把法律维权的武器交给农民工

如果说法律援助“金手杖”工程是农民工维权的关键,那么,普法宣传就是农民工维权的基础。市司法局的领导曾算过一笔账:信阳每年输出200多万农民工,如果按每100个农民工中每年发生1件维权案件计算,每年将有20000多件维权案件。因此,他们在加强农民工普法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法律援助联系卡、提供义务咨询等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质,使他们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出门前配把“金钥匙”。在全市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使农民工外出务工前,了解和熟悉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等常用法律知识,教育农民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懂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利益诉求。参加过法律培训的外出务工农民都深切感到:技能培训送给他们腾飞的翅膀,法律知识培训送给他们维权的“金钥匙”!

临行时赠本“导游图”。在我市农民工外出务工之时,辖区的司法行政部门会为他们送上“一册一单一卡”,即:一份《农民工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小册子、一份《打工朋友--您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宣传单、一份《法律援助联系卡》。同时,还列出了各大中城市及本市法律援助机构的联系方式。目前,“一册一单一卡”已成农民工学法用法的重要工具,它给出门在外的农民工绘就了一张“导游图”,让他们在外工作时心明眼亮、不走弯路。

返乡后装只“随身听”。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和夏收秋播返乡高峰等时机,深入集镇、车站、广场和田间地头送法律,使法律知识就像“随身听”一样,时刻伴随在农民朋友的身边。一是大力开展“法律服务长廊活动”,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农民工集中处设置咨询台,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二是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流动宣传车、法制文艺演出、放映法制幻灯片、张贴宣传画、送法制春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返乡农民的身边;三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采取农村电视法制节目、法制宣传大篷车、法制文艺说唱、“普法一条街”、现身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法律,

创新机制——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有力保障

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市司法局以“抓服务、提质量、化矛盾”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目标,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是构建维权网络。经过不懈的努力,市司法局建立了纵到底、横到边、宽到全国,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农民工维权网络。全市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室和值班律师办公室建设率达到100%,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和联络点308个,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与农民工和其他弱势群体接触较多的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每个村都有法律援助联络员,在信阳籍农民工集中的全国32个大中城市,建立了91个驻外法律维权工作站,建立了与农民工外出和返乡时的联络和沟通机制。

二是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审查条件,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实行优先审查、受理、审批、指派制度,索要劳动报酬和工伤损害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一律免于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并简化审批程序,当日受理,当日指派;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对情况特殊者采取“先援助,后审批”,外地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和涉及人数众多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可以先行办理,后补办相关的审批手续;进一步扩大受案范围,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坑农事件,高危作业损害赔偿,环境污染造成种植、养殖业损害等事项,都被列入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

三是注重调解优先。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中心窗口的值班制度,为农民工来电、来访提供法律咨询,及时掌握纠纷动态情况,及早发现问题,争取主动解决。加强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衔接配合,将大量农民工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尽可能地通过诉前调解或和解等非诉讼方式,及时化解工伤、劳资纠纷,切实减轻农民工的负担,尽快实现农民工的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与法院、劳动监察、仲裁、工会等部门组织的沟通协调,推动优先尽快解决纠纷,形成全社会多方参与的格局,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的配合协作,健全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降低异地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

雄关漫道,任重道远。目前,我市200多万农民工正在全国各地辛勤地工作着……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外务工更安心,挣钱更舒心,生活更富足,家庭更幸福,是信阳司法行政干警共同的心愿、共同的使命。在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市司法局将一如既往、不断创新,为我市的农民工兄弟送去最和煦的法律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