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联合国确定的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合作”。我国开展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节约保护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约保护水资源,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节约保护水资源意义重大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人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没有水,养料不能被吸收;氧气不能运到所需部位;养料和激素也不能到达它的作用部位;废物不能排除,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死亡。
水是生产之要。水是工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用水的。也没有一项工业不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水参与工矿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水是农业的命脉,它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没有水利的支撑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
水是生态之基。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是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人类追求向往的美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和精心爱护的硕果。水在不停地运动,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污物被水流带走、稀释、化解,又被大自然净化。当我们徜徉在大自然怀抱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全部美好都是水带给我们的。
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促进水资源节约。节约保护水资源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我市水资源节约保护面临的形势
多年来,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大,我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88.8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100立方米,已经很逼近人均水资源1000立方米的国际公认紧缺标准。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浪费和污染严重是我市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一,近几年来,我市连续遭遇不同程度的旱情,导致部分河段断流,大部分小型水库及塘、堰、坝干涸,地下水位普遍严重下降,大中型水库蓄水量连破新低,工农业用水一度告急,甚至威胁到人畜饮水。其次,我市的水利基础还比较薄弱,洪水资源化能力不足。由于水资源量来自大气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性强,多集中在汛期的6月至9月,致使大量的水资源以洪水的形式滔滔而下。我市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虽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除害兴利水利工程体系,但由于历史原因及洪涝灾害的影响,总体上看,未能有效实现洪水资源化。其三,水资源节约保护能力不足。我市是农业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用水量的80%以上,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到0.5,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下,尚有一些高耗水工矿企业未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用水浪费严重。此外,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水资源保护的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水资源保护工作要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三个环节”,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四项措施”,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三项控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要按照省下达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总量指标,建立县(区)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取用水总量控制。各县(区)要按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订年度用水计划,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管理。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
四、认真做好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
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已明确规定,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中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合理确定非传统水源的供水价格。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加强取水的科学管理工作,全面推动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智能水表等科技含量高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所有自备井都要安装计量设施,实现水资源计量、收费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四)科学利用水资源。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
(五)不断改善水资源环境。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
节约保护水资源,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我市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合力。让我们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共同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