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浉河区浉河港镇是我市著名的茶叶专业示范镇,镇因茶名,民以茶富。目前,全镇有茶园20余万亩,已开采茶园面积突破16万亩。谷雨临近,春茶开采前的准备工作如何?

3月20日,记者如期来到该镇。在前往该镇桃园村的旅游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已是川流不息。只见茶园里、山岗上,随处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流。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

在桃园村,茶农张运涛领着十多个民工正在翻盖扩建的“炒茶车间”。随行的村支部书记易保健告诉记者,张运涛年轻时因气盛、爱冲动,曾长期在外漂泊,虽然也打过工,但依然未能致富。2003年,经过易保健的再三规劝,张运涛终于返乡有了自己的茶叶生意。当记者问及现在收入时,他告诉记者:“我能致富,多亏了支部书记。开始,我只有几十亩茶园,如今已有近50亩茶园。目前,我不仅还清所有的债务,而且还花了几万元,为生病的父母看病治疗。这不,原来只有近百十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要建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大茶叶生产车间’。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今年的收成最少也是六位数。”

浉河港镇党委书记伍斌告诉记者,今年,镇党委、镇政府为做好春茶生产工作,除成立了春茶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外,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分六个片区,深入村民小组,逐村、逐户对春茶生产前期茶叶的施肥催芽、减灾防害、采茶工引进、茶叶设备检修、茶叶生产期间供电、通信设施保障、茶叶生产服务协调及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查。为了给茶农一个安全方便的生产销售环境,该镇设立了春茶生产服务窗口,并按照职能,具体对茶叶生产、加工,采茶工引进、维权,茶叶生产资金筹措等进行指导培训和开展服务咨询工作,以做好技术指导和跟踪协调服务,切实解决茶农在春茶生过程中技术、用工和资金难题。目前,该镇通过窗口服务已帮助茶农招来采茶工5000余人,并协调两潭资金互助合作社、浉河港信用社等为茶农提供了大量茶叶生产资金,通过两潭资金互助合作社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展了采茶工保险工作,尽可能为茶农搞好服务。今年,预计春茶产量比去年增加最少几个百分点。

在新建的陆羽茶文化大市场,只见三层的徽式建筑,气势恢宏,市场上到处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名贵轿车。如此场景,让我想起浉河港人的一句名言:“桃花红映仙缸春,第一烹茶味更醇”。这不正是对眼前景色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