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林 杨建平
濮公山是大别山的余脉,地处河南省息县城南4公里处的淮河南岸。淮水从这里缓缓流淌,山映千里长淮,浮光耀金,又名“浮光山”。自开封南下800里黄淮平原没有一山,皆为一马平川。只有此山拔地而起,犹如南天一柱,青山倒映,景色蔚为壮观,历史上有“濮山拱翠”一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称此山为“东南第一峰”,民间传说称之为“古董山”、“不动山”。
相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欲继续开疆拓土,让自己的子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有一天,他到外面巡视,看着眼前大面积的江河湖海,突然灵机一动:如果将大山赶到江河湖海里去,陆地面积不就大大增加了吗?于是,他召来文武百官前来商讨对策。
终于有一天,修筑长城的监工向他报告了这样一件事情,说好多修长城的民夫都有一条红丝线,把它系在扁担上,这样民夫挑石头根本不费力气。秦始皇听了又惊讶又兴奋,他立刻下令将民夫手中的红丝线都收上来,然后吩咐将它们攒起来做成一条大鞭子。大鞭子做成之后,秦始皇拿着大鞭子就走出了皇宫。说来也怪,他扬起手中的大鞭子朝着大山一挥,那些大山就像长了腿一样活动起来,可以随意驱赶。秦始皇见了大喜,决定赶着大山去填江河湖海。
原来,秦始皇修筑长城,征发民夫无数。可在崇山峻岭上修长城谈何容易。巨大的石头,巨型的砖头,压得血肉之躯难以喘息。再加上陡峭的山路,凶暴的监工,不知有多少人惨死在山沟里,山脚下。白骨累累,惨不忍睹。天上善良的织女看在眼里,顿生恻隐之心。于是,她就带着织云锦的丝线,来到人间变为一个村姑,借送饭之机给每位民夫都发一条红丝线,并嘱咐他们把红丝线系在扁担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始皇把很多大山都赶到江河湖海中去了,扩大了陆地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越来越小。可是,夙兴夜寐的秦始皇还没有一点罢手的意识。这件事很快就被四海龙王报告给了玉皇大帝,玉帝听说后,也感到问题相当严重。江河湖海,不仅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更是广大水族安身立命的地方。如果江河湖海全部被他填满了,那还了得。于是,就决定派太白金星下凡,到人间看个究竟。
这晚夜深人静,秦始皇酣然入梦。这时,太白金星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假鞭子,把秦始皇手里的真鞭子换了过来。一觉醒来,秦始皇想继续他的赶山事业。可让他惊异的是,鞭子似乎失去了神力。以前只要鞭子刚刚扬起,大山就动起来了。可是今天,就是用鞭子抽,大山也没有丝毫动静。眼前淮河边上的这座山,不高也不大(面积仅4平方公里,主峰149.3米,平均高度100米),就是不听话。他就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几下,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仍是纹丝不动。秦始皇很生气地说:“你这山,真古董。”后来,这座山就被人们称为“古董山”、“不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