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中文
壬辰岁末,我赴信阳办展,结识了许多新朋友,王玉明先生便是其中之一。玉明先生为人低调,性情谦和,不事张扬,然而与之交谈,却发现他很有内涵,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玉明先生有多重身份:他是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他的履历也相当丰富:从事过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党校工作,在粮食部门也干过多年。然而他最看重的一个头衔,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书法是他追求的梦想,工作性质经常变换,但这个书法艺术的梦想却始终伴随着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练习书法上。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玉明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他不是信乎挥洒,随心所欲,而是认真临习古人,遵从书法艺术的规律,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
玉明的书法自“二王”立基,参用碑意,于米芾、王铎、何绍基都下过一定的工夫,其行书取法米芾十分明显,特点是用笔灵活自如,正侧兼施,姿态横生,沉着痛快。因其有魏碑的底子,故即使用侧势取妍,也不显得扁薄。用笔提按有致,提而不虚,按而不滞,指挥如意,进退自如。从用笔的熟练自如这一点来看,玉明下了足够的工夫,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玉明的楷书以魏碑笔势为主,参用何绍基以及王铎的篆隶之法,线条圆劲厚重,苍涩浑朴。方笔的恰当运用以及与圆笔的巧妙结合,使其楷书显得既整饬厚重,又不失圆融活泼。
结体的灵动多变、姿态横生是王玉明书法的一大特色。他采取大幅度的倾斜、变形、造险和不对称的造型手法,使其笔下的书法形体十分活跃,动感十足。这种形体上的变化出新,有的来自于米芾、王铎的启发,也有玉明自己的艺术创造。
学书要具备各种条件,然而最根本的有两条:一是天资,二是工夫。天资是一个人的艺术感悟力,是笔墨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天生的;功夫则是后天的修为。天资太低,缺乏悟性,当然学不好书法;而仅靠天资,没有长期勤奋的临帖和创造,也达不到应有的艺术高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愚以为王玉明既有天资,又肯刻苦地下临帖工夫,可谓是智学兼优,心手双畅。
孙过庭曾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这样的三段式在其它艺术中也是存在的。比如写文章,也要经历从平淡到绚烂,再从绚烂到平淡的过程。观王玉明的书法,目前正处于险绝、绚烂的阶段,给人总的感觉是“熟”。今后的方向应该是险绝、绚烂回归到平正、平淡,从熟再到生,须知熟后求生在书法中是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应当是王玉明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