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自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有50年。在这50年间,关于雷锋的文章、影片不断涌现。为什么大家不厌其烦地提起雷锋、宣扬雷锋精神呢?因为,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因为,雷锋精神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精神。而事实上,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道德精神是既平凡而又高尚的。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善行与善心。古已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日里的点点滴滴却是对社会、国家、人民、事业的爱,也是对他人的爱心、热情与善意。经过50年的传颂,雷锋的名字更加响亮。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群众长久的敬意,是因为他身上拥有作为人最原始、最朴实的高尚品质,这也使得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代的能量,不因历史发展而过时。

而雷锋精神又是常提常新的。正如一位教授所言:“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上个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诚信和创新。”没错,在当今时期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敬业精神、诚信品质、服务意识、爱心责任的要求,与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相通的,雷锋精神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认识到雷锋精神的内涵、并不断将其传颂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无数人正在将雷锋精神融入到自己平日的行为中,身体力行着雷锋精神。他们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使雷锋精神更加鲜活、丰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从雷锋战友、“雷锋团”,到“全国优秀售票员”李素丽、“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再到“当代雷锋”郭明义、“航空英模”罗阳,以及与日俱增的“中国好人”和遍布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雷锋的后来者数不胜数,雷锋精神在他们身上持续闪烁着光芒。雷锋精神从未消失,雷锋传人从未断层。

雷锋同志在1959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的人,永远谦虚的人。”的确如此,学雷锋,不仅仅是去救助和拯救别人,也是拯救我们自己,找回那种让我们充实、快乐、幸福的高贵情感。学雷锋不应该是道德负担,而应是我们内心的一种人生追求。让我们像雷锋一样,做一位永远葆有真正的美好青春的人,让“永远的雷锋”永驻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