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菜篮子”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2012年年初至今,不少蔬菜的价格起起伏伏犹如坐上“过山车”。市“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群众关心的“菜篮子”问题提出建议。

市政协委员金元说,2012年,我市蔬菜销售价格就像“过山车”:供求过剩的时候,芹菜、萝卜、白菜等每公斤0.8元也难以出手;而进入2013年,由于受寒流、雨雪及雾霾天气的影响,市内蔬菜价格持续上涨,有些蔬菜竟然涨到每斤4元至5元。

“要稳定‘菜篮子’,就要扩大‘菜园子’,而要落实扩大“菜园子”,各级党委、政府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信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方案》,否则,稳定“菜篮子”只是一句空谈。”他说,自2010年市人大常委会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01号议案提交政府办理以来,市、区两级政府能够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我市“菜篮子”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诸因素影响,要达到2013年再新建6万亩专业蔬菜基地,浉河、平桥、罗山各新建2万亩专业蔬菜基地,保证市区蔬菜供给率达到100%以上;息县、淮滨、潢川、固始、商城、新县、光山3年内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能力,保证本县蔬菜供给率达到100%以上的目标,仍需各方努力。

金元认为,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老菜田多被占用。原来浉河区五星乡是全国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已经没有了“菜篮子”功能。尽管最近几年城市“菜篮子”工程有了一定进展,但远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目前,市中心城区蔬菜自给能力不足40%,要达到100%自给能力,就必须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步伐。

谈起如何落实《信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方案》,金元说,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抓好“菜篮子”工程各项重点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认清当前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遏制当前物价过快上涨;要继续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菜篮子”行政领导负责制,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好信阳市“菜篮子”工作长效机制;调控“菜篮子”物价要有新思路。各级党委、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善于运用市场规则,用“有形的手”来引导市场,采取市场调节和行政调控相结合的办法,着力强化市场调控,畅通流通渠道,减少中间环节,维护价格稳定;物价部门要加强蔬菜供应和价格变动预测预警,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供应和价格动态,加大对以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协同有关部门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同时,要及时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情况做好低收入人群补贴工作,确保低收入群体的正常生活。最后,还要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补贴政策,放手让社会资金进入“菜篮子”工程建设上来,只有这样,我市“菜篮子”才能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