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铎
新春伊始,“两会”召开,抓住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走好“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成为市人大代表的共识。
市人大代表梁玉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加速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几点。一要立足于“小”。所谓“小”是指尽管我市近几年工业发展成就斐然,但是规模普遍偏小,知名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少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有比较优势产业不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形势,从现有的基础抓起,推进现有工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二要着眼于“大”。所谓“大”,就是指新上的工业企业的规模要大、科技含量要高。要对我们的区位、资源、交通、环境等优势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围绕这些优势,瞄准精深高效、瞄准集群集约、瞄准绿色发展,定点定向招大商,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主导产业新型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基础的区域产业辐射优势。三要贵在于“亲”。所谓“亲”,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工业发展搞好服务。一是要树立“亲为”的理念,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业作为发展的第一抓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民动员共同抓。二是要营造“亲商”的环境,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基础设施环境和市场环境。
市人大代表陈富聚说,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多年来,我市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一致定位在加快农业发展上。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工业发展了,经济基础才能强大,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才有保障。建议要认真研究工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符合产业政策和我市发展定位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长的企业或企业总部到我市落户。要细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引进的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加大奖励力度,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市。要加快载体建设,以我市各县区产业集聚区为承接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要素保障,为工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强力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当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
市人大代表朱耀辉说,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有工业的支撑。通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打造,信阳在区位、交通、资源、基础设施、城市形象等方面优势突现,工业发展基础条件具备。我们要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快速提升产业优势;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常设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推进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要出台各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要设立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基金;要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筛选出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促其早立项、早落户、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