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高晶晶
市“两会”上,我市2013年“双十”工程的十大项目引起代表热议,原因是其中八大项目都与我市的工业发展紧紧相连,这让代表们对发展好工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一些代表关于如何更好地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发言成为热门话题。
搞好基础设施配套 筑巢引凤
基础设施完备是工业发展好的基础和前提。市人大代表王亚玲说,坐落在平桥公共实训基地的信阳呼叫产业园区,是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园区。目前,携程旅行网信阳呼叫中心已投入运营,河南电信呼叫业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可投入运营,同时,河南联通公司也计划在园区建设呼叫中心。园区内各企业的员工及职业实训学校的学生加起来将达到3000人,园区的发展壮大带来了用电用水量的增加。她建议市供电公司和市供水公司能够尽快想办法解决日益突出的用电用水矛盾,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也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打下良好基础。
优化发展软环境 对症下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市场环境。市人大代表孙孝华说,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他说,市场环境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比如在立项、审批、贷款、税务等方面,政府一些部门存在办事拖拉的现象,有些银行比较偏向大中型企业,导致融资难,这些都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他建议,一要优化政策环境,通过执行相关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二要优化服务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效率,做好相关服务。
市人大代表、五岳集团董事长胡镇说,2012年全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2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从长远看,服务环境需要改善。一是审批环节多,有的项目完整的审批过程涉及近20个单位,前后需要79人签字;二是办事效率低。一些建设项目从合法取得土地到依法依规进场施工,过程长达12个月;三是服务意识不够。当一些企业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相关职能部门或推卸责任或缺乏解决办法,使企业发展积极性受挫。对此,他建议,一要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审批人员,缩短审批流程;二要集中作业,提高效率,实行集中审批、一站办结、一周办结、首问负责制等制度。
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谋划未来
工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既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又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市人大代表、河南茗阳茶业公司董事长刘怀刚认为,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受发展理念、财力投入、师资力量等约束,尚未形成特别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尤其是县区的职教发展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建议政府创新投资模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特别是有职教特色县区的扶持力度,结合县区实际和市场需要,支持职业教育针对本地主导产业办出特色。投入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地方职业教育争创品牌和特色。同时,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的各类培训资源,引进人才,充实师资力量,改善培训条件,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