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绚丽多彩的烟花中迎接新年,是沿袭多年的老传统。同往年春节相比,记者发现,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活动有所节制。记者日前探访我市烟花爆竹市场,不少零售商表示,市民燃放鞭炮的热情不如以前,蛇年春节爆竹销售缩水两成多。

市民燃放有所节制

“放烟花虽热闹,但现在空气污染那么严重,我今年不再放烟花了,因为太污染环境。”市民刘小姐表示。

市民张先生则说:“我家每年迎财神都有放烟花爆竹的习惯,这是一种风俗。今年应该也不会改变,但会尽量少放些。”

“燃放鞭炮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弄不好还会炸伤自己。”住在泰和苑小区市民陈先生说。  “放烟花爆竹是一个传统,如果说没有了这个传统,年味就少了很多,但比较恶劣的空气环境也确实令人担忧。”市民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果能为好的空气质量增添一份力量,我认为应该动员更多的人少放,甚至是暂时不要放烟花爆竹,还城市一个晴空万里。”

爆竹销售遭遇寒冷

以往一到过年,销售烟花爆竹的商贩总是赚个盆满钵满,可是今年,遭遇销售“寒冬”的商贩们乐不起来了。

记者在我市宝石桥销售烟花爆竹的摊点采访时,一销售者告诉记者:“今年过节放鞭炮的确实少多了,眼看春节就要过完了,自己进的货还有许多没销完。到目前为止还有3/4左右的炮没有卖出去。”惨淡的生意,让这个本打算在过年时小赚一笔的摊主压力很大。

在市区繁华地段的步行街口,一烟花爆竹商贩告诉记者,除了年前两天生意不错外,这几天一直就是200多元,因为有“破五”的习俗,初四生意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有500元左右,和去年相比要减少1/3。

高额的投入,换来的却是销售的“寒冬”,这样的局面让摊主萌生了退意。他说,现在市民越来越注重环保,今年过年买炮少、或者不买炮的主要原因就是市民担心环境的污染。

燃放危害相对较少

“一家燃放、四邻不宁”是对城市里燃放烟花爆竹最真实的写照。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今年我市烟花爆竹燃放量有了明显减少,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情数量也有所下降。 据消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春节期间火灾的主要源头。“今年春节,我们严阵以待,但由于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比往年有了明显减少,我们的压力也减小了很多。”消防队相关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消防支队共出警24起,没有因为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火灾。

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蒋主任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因为烟花爆竹造成伤害的,医院急诊科共接诊20起,其中造成眼部伤害的有8人,其他部位伤害的有12人,多以小孩为主。虽然今年燃放烟花爆竹减少,但因烟花爆竹造成伤害的患者还是不少。

倡导绿色文明过节

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一种民俗,给大家带来喜庆欢娱的同时,也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燃放不当,还会造成人身伤害,有害气体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产生巨响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直接导致人的听力下降。因此,年前,许多城市和一些网站都呼吁广大市民以更加绿色、安全的方式庆贺新春佳节。

“少燃放一组烟花爆竹、多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今年春节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过一个绿色的春节。”采访中不少市民这样说。家住报晓新村的市民徐女士表示,她就是绿色春节的倡导者,她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应当有所担当。我们响应春节期间少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不再给入冬以来的雾霾天气再加重污染了。外出旅游、网上拜年、商场购物、餐馆聚餐……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春节假期生活也更丰富多彩,过年方式的多元化对鞭炮销路影响不小。燃放鞭炮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少家长更愿孩子看电影、玩游戏或随家人出游,以保孩子假期安全。如今,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更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