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虹

周末回家探望母亲。见窗台上的兰草旁,有三瓶药。药瓶的说明书上,分别画了几个红圆圈,非常醒目。我好奇地看向母亲,母亲说:是翠美画的。翠美是弟媳,姓柳,个高肤白,贤惠善良。不但人长得漂亮,更难得的是,她有一颗尊老爱老、孝敬老人的美丽心灵。

原来,近日母亲的腿有些不舒服,弟弟就去拿了几瓶药。由于说明书上的字太小,每次吃药母亲还要戴上老花镜,才能看清楚一次吃几粒。有时候母亲懒得戴镜子,就凭着印象胡乱吃几粒。弟妹曾多次告诉母亲每瓶应吃几粒,可母亲还是混淆。于是弟妹灵机一动,就取笔在瓶子上画了几个清晰的圆,有几个圆,就早晚吃几粒药。母亲高兴地说:翠美心眼活,这办法可真管用。听着母亲的话,我心里既酸涩,又感动,为母亲的年老不从心,为弟妹的有心、细心和孝心。

孔子在《论语》里有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天下做儿女的,如果仅能赡养父母,却并不懂得从心底里尊敬他们,不能用和颜悦色的态度,真诚地对待他们,就不算是真正的孝敬老人。

或许,弟妹并不知道这个大道理,可是她却在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里,认真而努力实践着。自弟妹嫁到我们家,弟妹和母亲说话,总是轻声柔语。父亲中年早逝,怕母亲孤独,弟媳有事没事的,每天都会到母亲家里看看,经常陪着母亲闲话家常;即使自己娘家有什么事情,她也都先和母亲商量,听听母亲的意见,让母亲帮忙拿个主意。这些,让母亲觉得自己是个被需要的人,精神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以往,母亲身体还算硬朗,就自己侍弄了一点土地。近几年,弟妹担心母亲上山下坡出意外,说什么也不让母亲再上山劳作,她把两家的农活全部承担了下来。一到秋天,怕母亲见别人家满院子都是收回来的庄稼心里失落、着急,她就把收来的地瓜、玉米、大豆、高粱、豇豆等先堆满了母亲的院子,直到母亲的院子盛不下了,她才往自家拾掇。

弟妹全心全意地孝敬着母亲,母亲对弟妹也满怀慈爱。那年夏天我们回家,恰是近中午时分,得知我们回来了,弟妹从地里匆匆赶到母亲家,准备做午饭。母亲一见弟妹热得满脸是汗,急忙倒了一杯温开水递了过去,并急切地把我们带回家的一些熟食品,一一打开,说:干活总这么急性子,就不能悠着点,等修训有工夫和你两个一起干……快吃个鸡腿垫补垫补……看着母亲那关切的眼神,我都觉得我和弟妹的身份似乎换个了。

兄妹三人,哥哥和我,像羽翼丰满的鸟儿,衔了桑枝梓条,次第飞离了故乡。哥嫂是军人,远在南方大都市;我和爱人在市里工作,都不能时时在母亲身边尽孝。于是哥嫂和我曾多次请母亲进城,跟随我们生活,可是母亲说住不惯城市楼房,只愿意守着家乡的老屋和炊烟。为此,弟妹曾多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他们在市里也有楼房,可是为了陪伴母亲,为了让我和哥哥在外面安心工作,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弟妹和弟弟像乡村留鸟,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坚守与奉献。

此刻,只想由衷地说一句:弟妹,感谢有你,谢谢你和弟弟一直把母亲照顾得这么好。遇上你,是弟弟的福气,更是我们全家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