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溪

淮河文化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文化、吴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涡河流域是道家发源地,而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居“主干地位”(陈鼓应语)。从春秋后至秦汉的诸子百家,大多产于淮河流域。仅在原安徽境内者即有老子、庄周、管仲、刘安及其宾客所形成的淮南学派;东汉哲学家、经济学家桓谭;东汉怀远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代教授(荣、郁、焉均为帝师、太子少保),后又有桓麟、桓彬父子,皆文学家,麟曾入宫讲学,彬之文与蔡邕齐名;至晋,桓彝、桓温、桓冲、桓玄三代政治家、文学家。桓冲、桓伊协助谢安抗秦,桓伊直接参与淝水之战的指挥,他还是音乐家,《梅花三弄》名曲创作源于桓伊,伊且善笛、筝,曾在晋武帝前吹笛为谢安缓颊,使孝武帝司马昌明重新起用谢安,因而“桓伊笛”成为历史佳话。有趣的是上述诸桓,都是今怀远县龙亢(古有龙亢县)及其附近的人,这对研究人才的群体也有帮助。

东汉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医药学,在中国历史上皆有着极高的地位。魏晋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中的稽康和刘伶都是安徽谯沛地区人,同时期的著名书画艺术家戴逵及戴勃、戴嗣父子也是谯郡人。唐朝大画家曹霸善画马,杜甫有《丹青引》和《观曹将军画马图》,赞其艺术之高超。他的学生韩干亦是画马名家。北宋皇佑元年,欧阳修在颍州建起“西湖书院”,荟集一时名士风流。元代戏剧家亳人孟汉卿是关汉卿同时代人,其剧作《魔合罗》有相当水平。清初亳人梁是书法大家,和梁同书齐名有南梁北梁之誉。及至晚清,寿州城又出了著名的状元孙家鼐,与翁同和同为光绪帝师傅任武英殿总纂,晚年主张改革,戊戌变法时参加强学会,复以吏部尚书兼任管学大臣,主办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即今之北京大学)。孙氏后代中有众多企业家、学者、艺术家而近代文坛,又出现鲁迅倡导的“未名社”,其主要成员除鲁迅、曹靖华外,有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韦素园、李何林。有意思的是,除李何林是霍邱城里人外,其他四人皆霍邱叶集人,且都是叶集小学同班毕业。一个小镇四个青年,同为鲁迅所器重、培养,皆卓然成家,也是文坛佳话。叶集附近还出了一个著名文学家蒋光慈,同芜湖钱杏村(阿英)共同创办“太阳社”。蒋光慈小说在当时青年中影响很大。再如淮北萧县,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书画之乡,它的源起可上溯南北朝,而现代又出现了刘开渠、萧龙士等艺术大师。这些生长于淮河两岸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都可以作为淮河流域人文荟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