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颖)“通过实施书记工程,培养和选拔了一批好支书,实现了固本强基,凝心聚力,很快把全县农村经济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县委书记吴刚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淮滨经验”。近年来,淮滨县高度重视人才在农村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大力实施“书记工程”,制定了“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富村”的人才导向战略,夯实了新农村建设“基础”。
倾力尽责选良才。淮滨县精心构建“三定三选”的能人选拔体系,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实行定标准遴选、定要求推选、定程序竞选。村党组织换届中,选拔任用了很多党性坚定、德才兼备、踏实肯干、群众信赖的村党组织书记。“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刘淮,带领村民把昔日偏远破败的前楼社区建设成了“新农村改革示范村”;“抗洪抢先标兵”吕华,带领乡亲们兴修水利,实现了丁营村受涝不受灾。
一批市县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活跃在淮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市委组织部驻张庄乡三里村第一书记张全胜,帮助该村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打响了“三里西瓜”品牌;市财政局驻芦集乡马埠口村第一书记黄支刚,推广花生种植,争取免费花生良种近10万斤,在该村建成了花生油料基地;市委组织部驻台头乡大营村第一书记黄如福,在该村推广中草药种植,大大改善了该村农业经济结构……
强基固本育能人。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县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做到了培训工作广度、深度和力度的有机统一。结合“双培双带”工程,开展村支部书记扶贫工作专项培训和发展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教育,全县90%以上的村支部书记掌握了至少一项农村实用技术,新上了致富和带富项目。
“平者让、庸者下、能者奖”,一系列激励保障政策的出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地激发了村级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活力,有效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