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培养一支队伍。人才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工业城引进激蓝OLED、东信蓝光、天扬光电等技术团队,加以大力培养,积累了下一代智能终端产业开发与管理的宝贵经验,形成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新局面。
建设一个主体。以企业为自主创新主体,健全电子产业园、孵化园等自主创新园区功能,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帮助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10余个,创造条件使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
完善一个体系。构建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制定对企业的科技奖励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区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1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给予补助。启动了3家投资公司、1家担保公司、2家银行助贷中心,积极争取省、市企业发展基金,先后融资3亿元,担保贷款2亿元。
构建一个平台。创新推进工业城企业服务广场平台建设,将项目入驻、员工居住、子女就学等环节实现就地覆盖,融合多重功能,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为企业提供评估、公证、法律、生产、销售、运输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优化一个环境。硬件上,基础设施建设向核心区倾斜,达到“九通一平”标准,实现项目“零等待”。软件上,建立“四集”服务制度、项目推进周例会制度,制定统一的项目服务流程表,完善招、批、建、管等环节,使客商引得来、留得住、心情好、发展快。
核心解读:在创建过程中,工业城有万众一心的支持
回首历程,创建省级高新区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要好。2012年,激蓝科技将“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主动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件(MOTFT-OLED)关键技术研究”申报省重大科技专项,市委书记郭瑞民、市长乔新江亲自参加评审会,给该申报团队陈述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支持。最终该项目全票通过,成为信阳建市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工业项目,为省级高新区创建增添“新砝码”。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直部门主动对接、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工业城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信阳工业城将携省级高新区被批复之势,继续想在先、干在前、不停步,以更快的速度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