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喜讯还在耳边回响,信阳工业城正式被批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兼具独特自然资源、优越地理位置、浓厚人文环境的信阳,又增添“金名片”。这个消息让整座城市沸腾。回首历程,信阳工业城人科学谋划,掌握主动和先机,不断突破和创新,华丽转身,完成了由传统开发区到省级高新区的重大转型,迎来了新一轮层次大提升、产业大升级和城市大发展的新阶段。本报特推出《喜气 锐气 豪气·高新 高地 高歌——信阳工业城被批复省级高新区》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深入了解“咱信阳自己的高新区”。
□李雁峰 闰崇晖
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这座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的信阳城,既熟悉又陌生。也许你登过鸡公山、游过南湾湖,品过信阳红,尝过信阳菜,但对于信阳的政经脉络,一般人所知甚少。
但现在,外界将史无前例的关注目光投向了信阳。随着信阳高新区的启航,不仅加快了信阳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进程,更将改变中部地区区域经济格局。
机遇只给先行者。构筑高新区的梦想始于2004年。市委、市政府为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于2004年设立信阳工业城。从此,信阳工业城人站高谋远,雄心勃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梦想的高新区目标迈进,每隔几年就实现一次新跨越,把“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信阳工业城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2010年启动电子产业园建设,2011年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这些都为信阳工业城冲刺“省队”奠定了信阳坚实基础。
核心解读:在创建过程中,信阳工业城有三大核心要义
“生态”是前提和基础。青山绿水是信阳永不贬值的资源。信阳工业城始终把生态建设贯穿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走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彰显北部海营湿地、南部滨河风光带的地域生态特色,为生态科技园和文化创意园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科技”是定位和优势。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等各个方面,信阳工业城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安排项目,彰显科技特色,做足高新文章,突出城市个性,努力打造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
“新城”是功能和特色。信阳工业城立足京广高铁CBD建设、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并电气化改造、京港澳高速信阳段改扩建等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来谋划定位高新区发展,使信阳主城聚集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体现新城区的新业态、新功能,致力把工业城建成未来的信阳宜工、宜商、宜居、宜业之所。
核心解读:在创建过程中,信阳工业城有八个核心保障
弘扬一种精神。即“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高新区精神。倍加珍惜全市“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创新文化,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拓宽眼界,增强胆识,自觉投身于创新创造创业的大潮中。
提高一种能力。即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坚持“四一”招商法,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作为主方向,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图谱》关键环节招商,形成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做强一个产业。完善《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园区总体建设方案》,紧紧抓住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抢占产业技术高端。积极创造条件,推广适合自主创新特点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使智能显示终端、智能通信终端、数码影音终端三大产业链重大突破成为可能。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