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诗绮

1月1日,元旦。经过一场大雪的洗礼,信阳大地格外清新。

一个电话,偶遇“洪山湖”螃蟹养殖大王

当日上午9时,记者突然接到平桥区龙井乡大闸蟹养殖专业户胡振义的投诉,称其辗转三省行程上千公里,用自家车拉大闸蟹苗,都没有遇到“红灯”,而到了家门——信阳高速公路路口却遭遇“红灯”。他希望记者能为其主持一个公道,并为其“放行”。接到诉求,记者立即带上相机及采访工具,驱车直奔信阳高速公路西站口。经过近20分钟“奔袭”,记者来到高速路口。原来,管理人员认为,胡振义虽然拉的是农副产品,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是他没有营运证,所以不允许放行。闻此,经过记者与管理人员的几轮交涉,最终允许胡振义的大闸蟹苗通过了这一“难关”。

看到胡振义脸上露出笑容,记者了解到,他就是平桥区龙井乡的螃蟹养殖大王。他告诉记者,他的“洪山湖”牌大闸蟹,完全可以与“阳澄大闸蟹”相媲美。

大闸蟹基地:“蟹王”谈蟹妙趣横生

尽管室外寒气袭人,但车厢内却暖意融融。胡振义在车内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养过猪,也养过鱼,但都没有成功。6年前,他随乡邻取道江苏,在一家“阳澄大闸蟹”基地一蹲就是一年。尽管工资不高非常辛苦,但却让他学到了养殖“秘诀”。于是,2007年,他带着家人又返回故乡,开始了养殖大闸蟹的生涯。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来到了胡振义的养殖基地。走下车,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硕大的湖面,湖面上还零零散散地结着一片一片的冰块。

“我这水面有30多亩,每片蟹塘,大小不一,最大的有3亩多。”谈起养殖大闸蟹,胡振义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题。他告诉记者:“养蟹,就像与人交往一样。你看,我刚刚从江苏运回来蟹苗,就要让它先‘试试水性’,然后再将它放回蟹塘。不然,它就会出毛病。这就像喝酒,开始不想喝,但环境变了,没办法最后只好喝,而且越喝越多,越喝越醉。”

“洪山湖”大闸蟹可以与“阳澄大闸蟹”媲美

在蟹塘边,胡振义告诉记者,这回去江苏拉蟹苗,他将自己养殖的三两一只的大闸蟹放到市场,一斤就买到110元。如果,蟹苗能长到半斤,在江苏可以买到298元一只。这次拉回的五万只蟹苗,如果养好了,到了明年秋天,就值一千多万元。他告诉记者,信阳与江苏系江淮水系,而且信阳水质远比江苏“阳澄大闸蟹”的水质好。

养澄蟹主要特点就是“青盖、肚白、金爪、黄毛”。他说,信阳的蟹塘是泥底,如果把泥底换成草地,就解决了肚白、青盖的问题。说着,他从草底蟹塘内拿起一只蟹。记者发现,果然,草塘里的大闸蟹完全与“阳澄大闸蟹”一样。

胡振义养蟹在胡沟村出了名,同时他也借助养蟹建立了自己的“洪山湖”牌大闸蟹养殖合作社。如今,他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7家,拥有养殖面积500多亩。谈起未来,他信心满怀。他说:“虽然我通过养蟹走上了致富之路,但这点养殖规模不是我最终追求的目标。”他希望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能够对他们的螃蟹养殖基地进行关注,并提供资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