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 峰)近年来,商城县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大力实施“双先”培养工程,坚持把农村先富一步、先进一步的“双先”型人才选进班子、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解决村级组织人难选、事难办的问题。
在“育”字上下工夫,激活内力。该县突出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干部、外出成功人士三大群体,构建党校、远程教育站点、村级活动场所三级网络,创新示范培训、专题培训、经验培训三种方式,设置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社会管理三项内容,完善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培养机制,建立“双先”后备干部档案1643份,发展“双先”党员457名,培养了一支政治素质高、发展本领强、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拓宽了村级党员队伍源头,激活了村级组织内生动力。
在“选”字上见行动,带强队伍。该县推进“双培双带双引领”工程,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实行1名乡镇党政领导联系1个村支部、1个乡直单位帮扶1名“双先”干部、1名村党组织书记培养1名“双先”后备干部,积极引导“双先”人才参与村级工作、村级管理、村级发展。全县370个村(居)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选配“双先”村干部1068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276名,“双先”率达85.4%。
在“管”字上求实效,夯实基础。该县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推行“双先”干部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双先”干部绩效工作台账,加强“双先”干部日常管理。同时,依托产业集聚区、茶叶、旅游三大产业,全县成立便民服务中心392个,创建茶叶、蔬菜、养殖等产业基地27个,建立金刚台红色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7个。畅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反哺家乡的绿色通道,目前,全县各类“双先”人才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82个,流转耕地7.87万亩,引进各类资金1032.5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7个,整修村组水泥路18条、16.3公里,慰问困难群众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