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前

12月8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了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在这个演讲中,莫言开篇即讲了跟他母亲有关的几个小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对母亲的爱。同时,也感受到正是母亲对莫言深深的影响,才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

莫言的母亲不识字,朴实无华,然而,她对莫言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其中,她抓莫言“兴趣点”的故事更值得为人父母者深刻思考。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莫言偷偷地跑去听书,以致忘记了母亲分配给他的活儿。可是,当母亲听到莫言绘声绘色地将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时,她不再埋怨莫言。非但如此,她还主动减去莫言在集日那一天的活儿,默许他去集上听书。每当莫言听书回来,母亲总会放下手头繁忙的农活儿,兴致盎然地看他的表演。有时,母亲甚至将莫言的姐姐、邻居们也找来,一起听莫言“说书”,这极大地鼓舞了莫言的热情。

在那样一个书籍稀少、知识匮乏的年代,莫言的这段经历,无疑对他今后走上创作道路打下了基础。然而,在那样一个以劳动为重的年代,母亲对莫言的“放纵”无疑是深明大义的。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胜于己,便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我们是不是给对了?我们知道孩子的真实需求吗?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又是什么呢?

一些父母,认为现实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能早些为孩子灌入各种知识,恨不得把自己二十多年的知识一下子全灌到孩子的骨子里去。由于孩子有如海绵似的吸收力,早灌入的确有眼前的收效,但不是孩子需要的,喜欢的,不但对孩子的心性、头脑没有帮助,弄不好,还会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弄出问题来。

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能盲目为之,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意愿和经验去对孩子进行安排。这就需要我们及早了解孩子各阶段成长变化的情形,适时地给他们创造适合的环境和给予正确的引导,以满足其内在的需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小苗,都有成长为一棵大树的希望。但是,好苗子还需要有来自父母、老师、周围人等的“肥沃泥土和充足水分”。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者,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最直接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人才,就一定要像莫言的母亲那样,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注意方式方法,且不可率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