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信阳市污水处理公司如何描绘生态文明美丽画卷?怎样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效益最大化?年终岁末,他们是否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走进市污水处理公司。
2012年,市政府对市污水处理公司下达的减排任务量占全市新增减排量的70%,实现稳定运行366天,日均处理污水量9.62万吨,设计为10万吨的污水处理量,接近满负荷运行。全年处理污水3511万吨,完成COD削减量8655吨,氨氮削减量947吨,完成脱水污泥18450吨,中水销售量达156万吨,出水合格率达100%,收集到的污水处理率达100%,本年度污水处理量和污染物消减量双创历史最高水平。以上看似简单的数据,是经过市环保局、省建设厅、国家环保部数十个单位核查的真实数据,是在线网络视频24小时不间断查看的没有水分的数据,是上百次市、省、国家级领导随机检查经得起考验的数据,也是63名污水处理人奋斗努力的结果。
承担这么重的任务,接受这么严格的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及时维修与保养就显得愈加重要。分批次对主设备维修保养,分季节对污水管道疏通,按节点对构筑物楼梯、电缆桥架及在线监控基站进行升级改造,他们全年共完成设备维修保养346台次,累计投入设备维修资金250万元,今年投入资金正好是前三年之和,从而保证了设备完好率在99%以上。
5月16日,国家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检查组组长黄滨辉主任说:“有限的资金、安全的运行、高效的运作,你们为淮河源头治污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信阳持续发展创造了用金钱买不到的良好环境。”10月份,在省建设厅组织的绩效考核中,市污水处理公司被评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先进运营单位”。11月28日,由省建设厅、省环保厅相关专家组成的联合督查组莅临市污水处理厂检查指导创先争优工作,该公司党支部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
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于2011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被市政府列为2012年“十件实事”之一。日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完成投资14180万元。厂区主体施工前的辅助工程已全部完工,污水处理厂的基槽开挖和中水回用处理厂的土建部分正在加紧施工。
人们不禁要问,63名员工,这么多工作,靠什么能够一年365天、年复一年得以坚持,答案是:“制度”、“人格”。走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从员工到领导班子层层签订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绩效考核制度》、《作业规程》等10余项规章制度。自2007年起,总经理燕炜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坚持到污水处理厂办公。同时,他坚持以身作则,舍小家顾大家,连续6年的大年三十与值班员工一起过年,一同坚持24小时值班。答案也许就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奉献在处污第一线上,没有什么让人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