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虽然已进入冬季,但在河南绿达山茶油加工及油脂储备项目建设工地上,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个投资5亿元,集茶油、茶油软胶囊、茶皂素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工业项目,是新县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生动见证。

“党的十八大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对新县来讲,就是要紧密结合县情,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找准着力点,把老区的事情办好!”中共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情满怀地说。

杨明忠说,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描述了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这也为新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县是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76.6%,植被覆盖率达93%,林木蓄积量达308万立方米,有山皆青,有水皆绿,有天然氧吧之美誉,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新县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美丽中国,新县有责、有位、有为。

杨明忠说,生态是一种资源,生态更是一种文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新县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新县要在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打响生态品牌,擦亮生态名片,体现生态文明。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新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省级生态县等称号,生态已成为新县的亮丽名片。我们将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浪费资源为基础,抬高“环评门槛”,严禁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项目进县,以最大的决心抓污染整治,以最强的举措抓源头控制,以最高的要求抓环境保护,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是大力培育生态资源。多年来,新县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林业生产总值达17.4亿元。但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县将加大力度,在生态建设上持续给力。以“县建万亩连片、乡建千亩基地、村办百亩林场、组户营造十亩新林”等活动深化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业生产总值;加大品牌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地膜花生、超级杂交稻等名优品种推广和新林雨露、安太山野菜等绿色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继续开展生态城镇创建,围绕“青山、绿水、蓝天、红城”发展定位,努力打造“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豫南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

三是科学开发生态效益。新县发展优势在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赢”。新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工业,做大做强羚锐制药、新林茶叶等本土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准绿色发展支撑点;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产业升级、特色发展,逐步构筑种植养殖、林果、茶叶、茶油四大农业板块,壮大生态农业规模,抓牢绿色发展着力点;发展生态旅游,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打“红绿”牌,唱山水戏,重点培育红色文化游、生态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三大产业组团,打造“红色首府、绿海新县、将军故里”旅游品牌,做大旅游“蛋糕”,培养绿色发展增长点,使生态经济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绿色发展看新县,妙手丹青入画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杨明忠充满信心,他说:“新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绿辉映,只要沿着从红色丰碑到绿色丰碑转变之路走下去,新县一定会红色常红,绿色常绿,特色更特,面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