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其中,“豫南园林花木病虫害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板栗苞生物发酵技术研究及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立体生态茶园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转化与示范”等项目,在科技推广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为河南大部分农村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有了这份担当,信阳农专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环境优势,利用校企合作、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服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平台,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选派河南省科技特派员31次,信阳科技特派员43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500多场次,参加培训的乡镇以上领导1500多人次,村级干部3000多人次,培训农民100000余人次、企业员工50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和科普图书近17万份(册),现场指导1500多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得益于这份担当,信阳的农业连续多年喜获丰收,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信阳市夏粮总产量超过14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夏粮总产“九连增”。中国人吃的每100斤粮食中,就有1斤是信阳人种植的。信阳的水稻、茶叶、油菜、红黄麻、板栗、银杏等农产品产量均居河南省之首。林业用地面积931.75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1315.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4.4%,高于全国14.1个百分点,是我省森林资源较多、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尽管成绩的取得来自多方面的努力,但这中间,一定有广大的农业技术工作者的一份功劳!

站位全局 自觉融入 以贡献促发展

当前,农业大市信阳正在加快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信阳要在这方面力争走在全省前列,不仅要多层次培养转移劳动力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培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级人才。

“对此,我们信阳农专主动融入,自觉担当,从解决农村人才资源缺乏这一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着手,决心进一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林、畜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全力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农林牧业人才缺乏的难题。”信阳农专校长郭长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尽管遇到一些困难,但农专人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努力。

为此,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把目光集中在研究豫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上,着手研究、开发豫南区域特产资源。信阳还具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和以山野菜、食用菌、野生浆果为主的纯天然特产食品品种繁多,名优农产品信阳毛尖、信阳红茶、南湾鱼、固始鸡、银杏、豫栗王、“双低”油菜、无公害稻米等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信阳农专人正下大力气进行调研、论证和技术开发,真正让这一方土地上的自然资源宝库,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福。

“信阳的粮食发展很有潜力,但释放需要很多条件,需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和农业人才的运用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十八谈映象版信阳篇中回答主持人张绍刚提问时谈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以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就必须一以贯之地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

农专人学明白了,信阳85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60%,要研究并发挥好信阳的优势,必须要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情况下、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情况下,加快推进我们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无农不稳,要实现信阳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的大发展是必须的,也始终是第一位的。

农专人想明白了,“十一五”期间信阳全市人才占有量仅有3.2%,远远低于经济腾飞所必需的7%以上的人才密度要求。要实现把信阳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特色产业示范区、生态环境友好区、文化建设引领区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培养出一大批农、林、畜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农专人说明白了,地处豫南的信阳850万人民迫切盼望有一所自己的本科院校。在信阳设置农林学院有利于在空间上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布局。从学科结构看,河南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林学类高校,农业本科院校也只有河南农大一所,而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农业大省均有两所以上农业本科院校,在信阳设置农林学院培养高素质的农林科技人才,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农专人做明白了,信阳农专历经多次校名、校址的变迁,而始终坚持不变的是“志向立高远、学问做精细”的校训、“艰苦创业、负重奋进、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终坚持不变的是服务“三农”的本色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使命,始终坚持不变的是“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实力的追求。

信阳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要把老一辈革命家为家乡创造的传统的政治优势转变为把信阳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特色产业示范区、生态环境友好区、文化建设引领区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的现代经济社会优势,需要有地方本科院校提供知识、智力、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为此,市委、市政府把信阳农专提升办学层次工作列入信阳市“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协常委会等都把信阳农专建设与发展问题列入议题研究;大力支持羊山新校区建设,在羊山新校区科教园区规划2000亩土地,除征地成本和报批费用外零地价划拨,一、二期工程建设均列入信阳市年度“双十工程”重点项目,书记、市长多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解决问题,减免一、二期工程建设中费用6000多万元;主导协调老校区土地置换,明确置换收益除上缴部分外,全额返还学校用于建设;政府保证学校办学的必备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在学院申办成功后,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

信阳农专经过百年的发展,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基础,已建设成为一所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具有鲜明豫南特色和良好办学基础的多科性普通高校。在我省的众多高校中,信阳农专是涉农学科专业门类最为齐全的高等专科学校,其中茶学、水产养殖、园林、植物保护、畜牧兽医等方面的专业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具有突出的特色和影响。尤其是新一届学校领导成立后,在党委书记刘世华、校长郭长华的带领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学校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各项工作都有长足的发展,漫步新校区,一栋栋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校园绿化美化赏心悦目,一个现代化、高品位、有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校园已现雏形,信阳农专迎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期。

信阳农专的发展也牵动着更多人的目光,从该校毕业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三高集团公司董事长竹学军造就了以“固始鸡”和“固始鸡蛋”为主营品牌的固始县三高集团。他曾多次为母校的发展奔走呼吁;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陈世强委员,再次提交了《关于设置信阳农林学院的议案》;新县老红军代表罗明榜等人,也曾多次就信阳农专提升办学层次问题,给省委主要领导写信,在信中他们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老区的发展需要有一所农业本科院校。我们这些老同志也希望家乡有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孩子们能在这里学习知识,掌握科技,服务家乡,让家乡更加繁荣富强。”

“社会各界对我们农专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其实也是在对家乡信阳乃至中原崛起的热切期盼。”刘世华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最后表示:“在目前全省农业人才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进一步把学校的各项事情办好,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厚望和重托,争取在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农林牧业的人才难题等方面,做出我们这一代农专人应有的担当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