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帮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帮工伤事故的受害者争取到人身损害赔偿、帮老人维护其被赡养权、帮未成年人追讨抚养费……他们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不图名利、扶贫助困,为弱势群体提供大量的法律援助,帮助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经济困难群体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他们就是黄国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2011年以来,他们办理案件310多起,为1200多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真没想到,黄律师这么快,就把赔偿金给追到了,而且一分不少地给俺汇过来,俺从心眼儿里感谢黄律师!”收到钱后的马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

原来,贵州省毕节市农民马某在信阳某私营企业务工受伤,由于种种原因,马某始终没有得到赔偿。就在马某带着伤痛准备乘车回老家养伤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黄国胜律师事务所,事务所主任黄国胜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到其诉求后,当即表示律师事务所无偿帮他维权。黄国胜让他留下联系方式,办理了委托代理手续。

此后,黄国胜多次到企业调查取证,并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法院做出了该企业赔偿马某28000余元的裁决。黄国胜又马不停蹄地找到企业负责人,在最短时间内将赔偿金汇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马某。5年来,黄国胜律师事务所先后为60多位农民工讨薪56万多元。

近年来,黄国胜和他的律师事务所恪守“服务社会、司法为民”的理念,全力拓展法律服务业务,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用法律和爱心树立起了新时期律师的崭新形象。

事务所每年都要为残疾人、未成年人、下岗职工等社会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淮滨县张里乡视力残障农民华某在浉河区某盲人按摩院务工,由于当初与按摩院签订协议是用工一年,中途由于华某想提前解除劳务合同回家照看其生病的父亲,按摩院老板拒发其4个月的工资2000元,华某找到了律师事务所,就此事进行咨询。黄国胜当即安排律师为华某提供无偿代理服务,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帮华某讨回了工资。当华某拿到讨回的工资时,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我们这些弱势群体的贴心人!”

连续三年,每逢高考,事务所将所里的三辆办公车辆开到学校门口,义务接送考生,他们还在车里配备各种应急药品、食品等。今年的“六一”节,黄国胜带领事务所工作人员来到大山头小学,向小学生们进行了普法宣传,并赠送价值近万元的书包、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这些年,所里先后投入二十多万元用于社会慈善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去年,事务所被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定位为大学生法律实习基地,每年有160名在校大学生前来学习实践,在法学院还设立了“黄国胜法学基金”。

采访结束时,黄国胜说:“作为一名律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打官司,而且是要让更多的人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让更多需要法律帮助的人得到有效的支持。这项工作需要倾注极大的热情,需要认真细致,还要有耐心和同情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弱势群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