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现在居住着高楼,整天衣食无忧,还能在敬老院打打牌,搞些娱乐活动。这要比以往我居住的土坯房不知要好多少倍。”12月5日,正在平桥区明港工业管理区敬老院健身的刘长珍老人高兴地说。

如今,尝到甜头的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在敬老院内、院外,流转了近20亩土地,种起了属于自己的蔬菜。在敬老院老人们种植的蔬菜地旁,记者看到,老人们种植的大白菜、萝卜、窝笋长势喜人。“敬老院真是好!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生活问题,而且在这里我们还能自力更生,搞些我们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真是一举多得。”78岁的王祖然老人逢人便夸。

在平桥区明港工业管理区敬老院,该区党委书记余运东告诉记者,这个敬老院始建于2006年,创建之初只有几排旧瓦房,只能接收十几名老人。2007年,在区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他们先后协调投入资金10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把原兰店乡政府旧院落一并纳入敬老院扩建范围,并于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如今,伴随着敬老院规模的扩大及环境的改善,入住院民已达78人。在敬老院,记者看到满院种植着各种花木,四季常青。院内既有无塔供水及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而且还有阅览室、棋牌室、理发室、医疗室、健身房等文化娱乐设施。整个敬老院占地有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据管理员介绍,目前,这是平桥区较大的敬老院之一。

在敬老院走廊里,记者发现两边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出工记录及收支明细表。左边记录的是,9月份米面油支出5511.00元,出工补贴2387.70元等敬老院生活和生产情况。王祖梁老人告诉记者,他们院男人出工每天0.70元,女人出工每天0.05元,每天吃什么、用什么,院里都有记录。站在一旁的管理员说,他就是以前的蔬菜队的队长,如今年纪大了,已经交班了。当记者问及每年能生产多少蔬菜时,王祖梁老人告诉记者,每年最少能生产两万多斤,每年蔬菜吃不完,而且他们还自发地养起了八十多只兔子及两头生猪。

78岁的刘长珍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她和老伴入住这里已经有六年多了。在这里不仅吃住无忧,而且每月还拿低保费,就连病了,院里也马上有人帮忙送到医院。如果不是有敬老院,老两口不知要死上多少回了,真是多亏了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