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记者 逄 博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记者不停地奔波于河南固始县人民政府、产业集聚区、固始县电业局、赵岗乡,见证固始电网近些年来发展的成效。从耳闻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电可靠性提升的肯定,抢修人员用电高峰期间的难得“清闲”、用电大户对供电服务的认可,再目睹村民们尽情“电器化”,记者切实感受到固始县电业局服务一方水土的真诚,以及该局掌门人张锦辉局长用心谋划建设电网的良苦用心。

先天不足,负“债”累累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601个行政村(街),总人口172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

然而,这第一的头衔并未给固始电力带来什么荣耀,更反衬出其“先天不足”。在一、二期农网改造时,上级企业所拨付的电网建设资金,无论县大县小,一律等额。如此一来,让固始这个建设及改造范围广且用电客户多的大县顾此失彼,落下了“羸弱”的身子骨:设计标准较低;线路环网率低,供电方式单一;变电站布点不足造成10千伏线路平均供电半径长;配网手拉手线路比例低;主设备调压能力严重不足,电压合格率偏低。

2010年9月,从信阳供电公司交流到固始电业局的张锦辉出任局长。虽说经过几任领导班子的努力,固始电网大为改善,但积欠过多,迎峰度夏、度冬时,设备超负荷现象严重,迫不得已拉闸限电是常事。张锦辉那时满脑子的数据:910台配变超负荷运行,489台高耗变仍在使用。尚有2230千米10千伏、259千米35千伏主干线路(设备)没有改造,且线径细,老化严重,供电“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

全县4座110千伏变电站中有3座变电站为单线单变供电方式,18座35千伏变电站有13座为单电源供电,没有形成环网运行。

上任后面临的这些“债”,让张锦辉十分清醒,更让他在以后电网建设的谋篇布局中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打牢根基,端稳饭碗

“电网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员工赖以生存的饭碗。”这是固始电业局所有员工都熟悉的一句话,是张锦辉多次在大会小会上灌输的结果。

等、靠、要,慢慢进行电网建设与改造,积贫积弱的固始电网等不得,渴望优质服务、安全可靠供电的固始人等不得,蓄势待发的当地经济等不得,行事雷厉风行的张锦辉也等不得。张锦辉一方面积极争取改建项目,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优先用于电网改建上。他全面推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统筹安排资金收支,严格执行“三节约”,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