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云 邱世民

息县农村信用联社立足“三农”市场定位,扎根息州沃土,始终如一实施“支农七项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息县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信用联社各项存款43亿元,较十年前增长6倍,各项贷款余额达31亿元,较十年前增加5倍。其中,农业贷款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全县农信社存贷款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县金融同业首位。

打造信贷品牌,满足客户需求

按照信阳市农信办“十大信贷旗帜品牌”要求,息县农村信用联社结合县域实际情况,重点在“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生态园”特色农业贷款,“架金桥”小微企业贷款,“大手笔”公司社团贷款五个信贷品牌上下工夫,并做大做强,全方位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信用联社“十大信贷品牌”贷款余额达158850万元。其中,“及时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7629万元、“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56560万元、“架金桥”小微企业贷款62127万元。

创新贷款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在办理企业贷款的过程中,息县农村信用联社针对涉农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小、频、急”、周转快的特点和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的现状,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企业机器设备及原材料质押等新型担保方式,全方位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对县域农户生产、养殖、经营所需贷款,实行无抵押信用或保证方式发放贷款。目前,累计发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 18990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8850万元,农户联保贷款958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贷款无抵押难题。

实施阳光信贷,方便群众贷款

开通信贷支农服务“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所需贷款,做到开门办贷、阳光服务。目前,全县农村信用联社设立阳光信贷大厅26个,直接面向广大信贷客户落实“五公开”,包括贷款品种公开,贷款申报条件公开,贷款办理程序公开,贷款监督方式公开,贷款服务承诺公开,并且要求信贷人员严守“五条禁令”:严禁向贷户索取好处费;严禁信贷人员经商办企业;严禁不合理收费;严禁向关系人发放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的贷款;严禁授意或指使借款客户违规达到借款条件,同时开办“绿色通道”,简化手续,限时办贷,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效率,做到真正公开透明,方便群众贷款。为了更及时地提供信贷帮助,广大信贷营销人员发扬“背包银行”精神,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送贷上门,跟踪服务。

建设信用体系,实现随需随贷

近年来,息县农村信用联社加大了对信用体系工程的建设力度,一旦农户有资金需求,只要拿着本人的身份证,凭借已经评定的信用等级,立即就能从所辖的农信社获得信贷资金,真正实现随需随贷。去年,以孙庙乡和杨店乡的4个村作为试点,深入农户家中,采集农户信息,建立农户经济信用电子档案,评选出信用户1860户,评定AAA级信用户95户,AA级信用户168户,A级信用户283户,实施贷款调查前移,缩短办贷时间。杨店乡十里桥村养猪能手张某被评为AAA级信用户,今年春季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缺少资金购买饲料,抱着试试的态度,找到农信社,没想到上午填好贷款申请表,下午就接到通知已经获批贷款5万元。2011年10月18日,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息县召开,息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受到好评。

找准市场定位,支持传统农业

息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素有“一半米饭,一半馍”的美誉,县域企业大多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作为种植、养殖业、加工业企业上游供给的农村种、养殖户,由于资金不足、供给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生产资料的质量、时间、数量供应不是很稳定,对下游的涉农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扩大规模影响很大。作为涉农企业,本身规模小,收购农产品时,由于缺少资金周转,经常会发生资金不足,农产品收不上来的情况,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在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后,这些年,息县农村信用联社从农户和企业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农户、专业合作社发放季节性短期贷款,在生产过程中全力支持,保证上游的原料的供给充足。另一方面对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下游涉农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为企业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流水线改造、生产规模扩大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上游、下游畅通无阻,农民、企业同步受惠。

合理配置资金,培养特色产业

按照息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各乡镇经济特点,息县农村信用联社合理配置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了一批地方特色产业。为淮河南的乡镇发放贷款5461万元,重点支持花生、葡萄、速生杨、莲藕等连片种植,关店葡萄已小有名气,成为知名葡萄酒厂的原料产业。曹黄林农信社支持的花生种植、加工和批发市场,已成规模,交易涉及鄂、豫、皖、沪、浙等地。息县淮北小平原是豫南重要的优质弱筋小麦产区,出粉率高,面质好,远近闻名,农信社投放贷款17628万元,支持农户联产承包,提高亩产量。陈棚、临河、夏庄等乡镇濒临汪湖、淮河,农信社抓住优势,深入养殖户,已投入资金4304万元,支持农户养殖鱼、蟹、虾、黄鳝等水产,培育了一大批黄金养殖户。在农信社贷款的支持下,彭店、路口两乡的西瓜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路口西瓜远近闻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勇担社会责任,帮扶小微企业

在大力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集中资金,积极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息县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了以联社主任为组长的支持小微企业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强化协作。加快小微企业项目库建设,全县80多家小微企业已纳入项目库。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集中受理、集中调查、集中审批,尽量提高办贷效率。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县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21亿元,今年已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22亿元,支持了30多家小微企业走向发展壮大之路,息县工业园集聚区成为息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