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继富 夏玲玲
一、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是防止蚊虫叮咬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半日子”,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当蚊虫叮咬疟疾病人时,病人血液里的疟原虫就被蚊虫吸入,经过大约10天左右在蚊体内发育后成为有感染性蚊子,当健康人被这种蚊子叮咬后就可能得疟疾。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
健康行为:
(1)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户外可穿适当的衣物,如长袖、长裤;暴露皮肤可涂抹驱避剂。
(2)做好家庭防护,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睡前在卧室喷洒灭蚊药。
(3)在疟区当地群众用菊酯类灭蚊药浸泡蚊帐有良好效果。
(4)赴疟疾高度流行区工作、学习和生活,请携带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和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
(5)回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6)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出国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疟疾。
二、加强监管、使用安全产品,保证居家安全,预防儿童跌倒、坠落
缺乏成人的看管是造成儿童跌倒、坠落的重要危险因素。楼梯、窗户、阳台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跌倒、坠落的重要潜在致伤因素,婴儿使用学步车也是重要的跌倒危险因素。
健康行为:
(1)婴儿床、椅子、大床、沙发和其他儿童可以爬上去的装置远离窗户和阳台。
(2)防护栏杆要选择竖向排列、间距不大于10厘米宽的栏杆,避免使用横向栏杆,以免儿童攀爬。
(3)将住宅内所有窗户安装上儿童不能打开的护栏,但护栏要有开关,要保证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逃生。
(4)不要使用婴儿学步车。
(5)排除家里的危险因素,如:起褶的地毯、地板上的电线以及其他连线(网线等);保证孩子不在湿地板上行走。
(6)如果孩子头部受伤,导致意识不清,要立即叫救护车。同时,将意识不清的孩子侧卧,手放在头下,这种姿势有助于减少舌头向咽喉部的滑落,预防舌头影响呼吸。如果可能有骨折,不要移动跌倒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