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淮滨县委书记 吴 刚
近期,《河南日报》相继刊发了《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九篇系列政论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同时系列文章从承诺、抉择、探索、变革、持续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告诉了我们领导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目标任务和途径举措。
一、认清形势,深感加快发展之迫切
“新九论”对群众的“期盼”、政府的“承诺”,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特别是提到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和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结合当今时代特征,无论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生活,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向我们提供了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
“十一五”期间,淮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1.6亿元,是2006年的2.3倍,比上年增长12.5%,增幅居全市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1.61万元,是2006年的2.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同比增长28.5%,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可支配财力的有效增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发展重大跨越,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从全省108位上升到66位,4年上升了42个位次。城乡面貌也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信访工作优秀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等荣誉。目前,从发展变化实际看,淮滨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与群众的期望还相距甚远。这些更让人感到淮滨县需要加快发展之迫切。
二、明确责任,深感转变方式之必要
“新九论”论述了群众对发展理念、发展能力、发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不发展、慢发展,不仅行不通,更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已是倒逼的压力,成为对我们干部的考量,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在信访稳定、80件实事、十路会战、治超治限、三违整治、专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淮滨干部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十足的干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领导干部表现出的不适应现象,还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强化领导方式转变,使领导干部成为认真做事、用心做事、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的表率,真正推动淮滨务实发展。具体地讲,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思想观念是转变领导方式的先导,只有转变了思想观念,才能产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高效发展的意识。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方法,就要把握事物规律、学会统筹兼顾、做到求真务实。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三、理清思路,深感淮滨跨越之艰巨
“新九论”从领导的视野、境界、情怀几个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干部转变领导方式的高度、深度、程度。今后一个时期,淮滨县的发展就是持续沿着“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致力于建设现代农业淮滨、产业集聚淮滨、生态园林淮滨、活力开放淮滨、特色文化淮滨、幸福和谐淮滨。要完成这些任务和目标,就必须广开视野、志存高远,切实转变领导方式,真正做到与“新九论”理念的对接、思想的融合、行动的协调,明确淮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一是持续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二是持续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发挥产业支撑作用。三是持续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四是持续强化特色文化建设,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实施“走读淮河”项目工程,建设一带一心一廊一环四区,浓缩淮河主要特色景观,让千里淮河一日“走”完;加快与河南商贸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步伐,打造“水景园林生态文化名城”。使淮滨县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和生态宜居宝地;五是持续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全面建成教育体育园区,提升三大综合性医院服务功能,抓好安居保障房“双千套”工程建设和所有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加快敬老院建设。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使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幸福指数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总之,“新九论”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开启了新形象、新局面,我们只有全面消化吸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才会实现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双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双突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双跨越,真正实现淮滨县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务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