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成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有序、复杂而协调的过程,如何将书本理论与教师的实践想法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抱着“打持久战”的态度从初一开始抓起

众所周知,良好的数学修养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武装,而数学修养的提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数学解题能力。但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与掌握本身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由模仿到顿悟的艰苦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鉴于此,初三突击式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只会带来一些哗众取宠的消极后果。

2.用一下“弄拙成巧”策略——不妨误导一下

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弄拙成巧”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参与教学。“弄拙成巧”就是用看似不好的做法引出好的结果。比如:创设“故错”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跨越陷阱;布置“残疾”题目,激励学生的钻研精神,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批判能力与创造能力等。

3.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要从培养其“前思后想”习惯做起

解题前的思考非常重要,它将使你获得切入此题的最佳入口,避免不必要的思维回路,获得解决本题的最佳时间效益。这种思考包括对旧题的联想,对相关定理、公式的回顾、对题目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的宏观把握,对解题过程的整体构想等。

解题后的反思同样重要,遇旧题而茫然正是缺乏“后思”习惯的结果。“后思”可使我们明了新旧问题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强化对某一基本方法的认识,加深对某一类问题解法的印象。

4.笑对二期课改,提高学生素质请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教研对教学的作用早已有目共睹。它可使一个教师的头脑变得复杂而灵活,以便能面对不同的背景采用不同的教法,因课施教、因班施教、因性施教;能使枯燥的数学公式、数学概念变得活泼而有趣;能使杂乱无章的知识变得有序而易于操纵;能使虚无缥缈的空间位置关系变得举目可见、伸手可及!

面对变化,让我们一起努力!

(作者单位:潢川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