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冲

文人雅士,无不爱书。视书为宝,视书为命,视书胜于钱财者不乏其人。爱书,就要有书房,给自己所爱之书找一个安身之所,不亦乐乎。置身书房,看着满屋藏书,氤氲在书香氛围中,浸润书香,与古人对话,与大师交流,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在学术王国恣意畅想飞翔,哪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躲进小楼成一统,清静自在,身心安逸,物我两忘,其乐融融,不亦快哉!

忝列为文人之一员,虽无贾平凹陈忠实之赫赫威名,亦无其等身著作,然爱书之情却毫不逊色。多年前,还在上学时,家长给我的零用钱全部节衣缩食为一摞摞书籍。不求锦衣玉食,但求满架诗书、满腹诗书。诗书满架经过努力做到了,诗书满腹至今还在努力,将来做到与否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了。

多年来,我的“书房”几经变迁,最早是家里的卧室兼书房,十多平方米,书摆放在书桌上和箱子里。后来我进了省城,先是租房住,房间不大,起居室书房兼用,却一直有两个简易书架藏书,数量虽然不大,上千本却有。后来,居然有上万本之众,床上桌上书架上乃至地上,无处不有。这些书就像穷人家的孩子,蜗居在小小陋室里,无奈“长安居,大不易”,只好委屈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书”们了。那时,就觉得能有间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房该多好。经过多年打拼,这个愿望终于在数年前实现了。新书房二十多平方米,空调电脑一应俱全,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面对满屋藏书,心里涌出无限感慨,这些书好似我的亲人,陪我成长和生活,也见证着我的喜怒哀乐。

有了真正的书房,就该有个书房名了,称之为斋号亦无不可。以前条件简陋,有没有书房名似乎无所谓,现在条件改善了,书房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入住新居数年,书房名却迟迟难产。一则书房名要有寓意,符合主人的身份性格和生活情趣,不可草率命名,朝令夕改;二则书房名取好后,还得请名人大家题写,请哪个大家题写还得费一番脑筋,而且要不要花银子也得思量。手头有贾平凹先生赠我的两幅书法作品,一曰“远瞻”,一曰“学无止境”,还有陈忠实先生赠我的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与读书做人有关,都是劝勉我学习和做人的,总琢磨着能否将之当书房名来用,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得不合适,挂在书房当做座右铭倒是蛮好的。贾平凹先生的书房名为“大堂”,朴实而不失典雅,显示出了他的胸襟和抱负。陈忠实先生著文称每每有人问及他的书斋名,他无以为答,文章结尾所写“原下”和“二府庄”或者“雍村”,只是表示写作地点而已,并不是斋号。有斋号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写出皇皇巨著和传世之作,无斋号也不代表就一定无所作为。有没有斋号和书房名,并不影响读书和写作。

但书房无名,还是心有不甘,文人好附庸风雅,我也想附庸风雅一回,于是,便构思了几个书房名,比如“清雅斋”,表示清心寡欲、雅静自然之意;再如“万里斋”,表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意;再比如“田庄(或田家庄)”,一是和姓氏切合,二也有回归自然之意;还有“风雅斋”,取《诗经》里“风雅颂”之意;再有“舞文斋”,取“舞文弄墨”之意,还有两层意思,一是梦想着能像文坛大家巨匠一样,将文字把玩于鼓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二是古代文人多才多艺,不仅擅长诗词,还精于书画,如苏轼、黄庭坚、王维、唐寅等等,希望自己也能书艺兼修。当前这些书房名都没有考虑成熟,等正式确定下来了,让名家题写书房名,相信定会使我的书房蓬荜生辉。

(据《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