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吴津(右二)在社区走访、帮助群众干家务活时的情景。曹春明 摄 |
□本报记者 夏青云 通讯员 曹春明
战友们都说他是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他刻苦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了“打、防、管、控、服”集一体的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
师生们说他是护卫者,他每天带队在校园周边站岗巡逻,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群众都说他是热心人,多年来,他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500余人次。
他就是平桥派出所平阳路警务室民警——吴津。
信息化建设的领路人
自从走进社区警务室的那一天开始,吴津就积极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新方法,研制了集“打、防、管、控、服”为一体的社区警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先后收集录入各类信息5000余条,在打击违法犯罪和人口信息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8月份的一天,一位网友给吴津在网上留言称:家住平桥区科教路北王某因承租一房养殖蝎子给邻居熊某带来一定的生活安全隐患。吴津立即前往了解情况,一方面要求王某严格控制蝎子的养殖范围,并监督检查蝎子养殖的安全问题;
一方面积极向附近邻居讲解蝎子的习性、毒性及日常防范知识。通过多次说服调解,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化解了矛盾纠纷。
平安校园的守护人
平阳路警务室辖区内有信阳市重点高中一所。电瓶车、自行车是师生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了防止被偷、被盗,吴津经常把学校门卫和车辆看管员集中在一起,给他们讲解如何看护车辆,如何提醒车主上锁等。
去年7月,吴津在信阳二高中学走访时了解到,有一些社会小青年时常逗留在学校门前。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吴津就采取中午、晚上放学上路执勤,节假日放假全时段护卫等措施,并制作了近千份的法制宣传单在校园周边进行发放,收集10余份治安防范小常识的短片,给师生播放,制作20余块打造平安校园的宣传展板在校门口进行法制宣传。
社区里的热心人
作为一名社区警务民警,吴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走访中度过的。2011年7月,吴津在走访时获悉,家住磷肥厂北山家属院82岁的彭大娘因老伴去世后就很少出门,也不爱说话了,吴津便记在心上。在以后的日子里,吴津无论是上街巡逻还是入户走访,总会到老人家里看上一眼,帮助老人收拾一下屋子,打扫卫生,给老人洗头、洗衣服,按腿捶背,帮助老人购买生活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