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信阳钢铁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杨庆祝 摄 |
□本报记者 许天福 通讯员 杨庆祝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全市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2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3.07 亿元,同比增长17.6%。
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45.88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市定目标1.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34.92%。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21.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5.62亿元,同比增长37.9%;实现利润67.55亿元,同比增长28.5%;上缴税金46.68亿元,同比增长40.6%。
工业实力大幅攀升,支撑作用明显。截至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53.24亿元提高到445.88亿元,净增229.64亿元。与此同时,从2005年至2011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增加。“十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366家,2011年,发展到948家(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较2005年净增582家,企业个数扩大了2.59倍,实现增加值达350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3倍。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活力显著增强。全市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35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16个行业利润总额超过亿元,2个行业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6.9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05亿元,纺织业4.68亿元,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52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12亿元。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在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2005年的4.5倍,年均增长29.1%;利润总额是2005年的5.6倍,年均增长37.0%。全市工业经济效益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既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自我积累发展能力,又有力支撑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行业优势渐显。“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形成了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建材、钢铁、机械制造、电力八大支柱产业。2011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支柱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量的贡献率为70.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2个百分点。2011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采矿业企业98家,制造业企业815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企业35家,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之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中工业的三大门类、35个大类行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发展后劲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06年至2011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48.5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工业投资270.25亿元,增长33.2%,比2005增长5.9倍,年均增长33.2%,为推进信阳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