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正宇 雷 进)近年来,光山县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内容,以推广工厂化育秧、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建设综合服务站为核心,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至目前,该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8家,入社社员3.95万人,带动农户数10.9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63%以上,合作社示范化率在20%以上。成立了光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总社,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县级龙头企业35家。各级龙头企业共建有生产基地32.6万亩,与5.5万农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政策支持提供保障。该县成立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光山县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光山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指导意见(试行)》,制定印发一系列相关规范性文件、合同文本等材料。在加强资金支持、加大项目投入、落实税收优惠、扩大信贷规模、强化实用人才支撑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落实项目资金和农业扶持资金的新途径。目前,全县涉及的项目扶持资金已达1000余万元。
培训提高群众积极性。该县先后开展两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460余人。同时,通过“雨露工程”、“阳光工程”、“退耕还林科技培训”等,先后开展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各类培训,培训人员6000余人,为全县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大力扶持培训各类先进典型,培育出一批规模化、高效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典型引路,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真正起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果。
创新模式探索新路。该县大力尝试培育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龙头企业。目前,已成立各类土地合作社120余家,组建一家土地信用联合社,吸引农户存贷土地9.46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12%;以三家农机合作社和一家土地信用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了四个规模化育秧工厂,年育秧能力10万余亩,有效促进了全县水稻生产向工厂化、机械化迈进;逐渐形成了土地信用合作社与资金互助合作社,茶叶、蔬菜、油茶、苗木等各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向深加工、产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