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日
油纸伞是开在记忆里的花朵,那些开在民国最旺盛的花期,如今,悄然凋零,成为老辈人内心的珍藏,几十年发黄的旧时光里,一朵朵油纸伞花,顺着门前的石板路一直开到小巷深处,古巷幽幽,尽头处,一家油纸伞作坊还在生产,门口挂满了久违的尤物,各色的,盛开着,点燃了小城人怀旧的梦想。
油纸伞是时代的标识,回忆里,总有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站在民国的细雨里。突然有一天,这些满身花香的女孩猛然间复古,喜欢执一柄轻巧的油纸伞,心里默然领略旧时的风韵,做一回民国的骄人。
于是,旧时的花朵又盛开了,古巷已转产多年的作坊重新操起了旧业,老艺人的脸上绽起了笑容。现代的年轻女子之所以这么钟情已经淘汰多年的油纸伞,我想,这不是油纸伞本身有多受用,也不仅仅是它的古典美、朦胧美、忧伤美,而是传统的怀旧思想发出的灵魂的香味,让古典的油纸伞赋予了她不一样的色彩和人生务求。
曾经看过央视春晚获奖节目《小城雨巷》,这个舞蹈就是以典雅而古朴的油纸伞为道具而倾倒观众的,就是那一把把多彩的油纸伞,撩拨着你的心弦,引得美女们如此的钟爱已经过时的旧物。
也想起家乡的古巷,一样的白墙、黛瓦,一样的石板巷子,细雨时节,擎一柄油纸伞,伴着满树的花香,穿过幽深的巷口,诗意行走,那样的柔美,温婉,简直就在画中。
即便这样的意境,油纸伞还是褪去了岁月的芳华,只能在书本里寻找戴望舒的《雨巷》里走出来的丁香姑娘,寻找神话里“断桥借伞”的白素贞,寻找七仙女深爱的手持油纸伞的董永,寻找陈逸飞的名画《油纸伞》里的恬静女子,寻找张爱玲笔下那个将油纸伞撑开遮住脸,演绎了一场倾城之恋的白流苏。
我想先人们一定赋予了油纸伞更多的期待和梦想,他们从不同的雨雾中赶来,演绎着爱,演绎着美。因为我们看到了属于她们的油纸伞,嗅到了从油纸伞上散发出来的花香。
一切都是美的,不仅仅是油纸伞带给你的希冀,更多的是它装扮了这个世界,装点了人们的生活,诗化了男女冥冥之中的质感。不然,古巷的那家制伞作坊怎会悄然复活。
我一直以为,油纸伞是凋零的花朵,失去的花香里,绿叶还在墙边生长。先人们喜欢它,赶时髦的男孩、女孩也从心底里青睐这一方云朵,油纸伞,拥有了唐诗般的韵律,宋词般的婉约,才使我们用视觉和心去感知它,感知那个油纸伞年代还并没走远。
也是,在这花红柳绿的世界里,拥有一柄散发着桐油香的油纸伞,就是不用,挂在墙上,当一个怀旧的文化符号收藏着,心里也是美的。